
(倫理是應該放在內心尊重的,不是像某些人掛在嘴上講,講和說還是不同的一套。)
(中國人確實很相信「倫理」這一套,家庭有家庭倫理、職場有職場倫理、學校有學校倫理。)
(看過了很多現代儒學大師對經典的現代解釋,還是看不出他們對這個社會有何幫助。)
(倫理是應該放在內心尊重的,不是像某些人掛在嘴上講,講和說還是不同的一套。)
(中國人確實很相信「倫理」這一套,家庭有家庭倫理、職場有職場倫理、學校有學校倫理。)
(看過了很多現代儒學大師對經典的現代解釋,還是看不出他們對這個社會有何幫助。)
(當我看到聯合新聞網斗大標題寫:「22K魔咒…「天花板」效應」時,我就知道黨國在後悔了。)
(不僅《聯合報》這樣寫、《中時》也再談,更不用說《自由時報》,這本來就是顯而易見的「錯誤政策」。)
(我想談個真實的例子,不論他們領多少錢,他們都沒有虧欠任何人,而且很認真的在生活。)
(很少現役作家專注在創作上,這本來也是事實、是人之常情,文學填不飽肚子,但不能連初衷都給忘記了。)
(以銷量來說(文章總是種事業),現在的作家出本小說,有賣出一千本就該偷笑、有一萬本就會開慶功宴。)
(此篇批判性強烈,熱愛現在臺灣仍在出書的熱情分子,請勿任意踏入。)
(每個人對體制的認識不同,有會順受的類型、有會懷疑的類型,我則是屬於後者的類型。)
(從孫中山、切.格瓦拉到茉莉花革命的布瓦吉吉,都應該是屬於懷疑體制的類型,因為懷疑,才會革命。)
(這一篇的想法,如果能夠讓更多人理解,理解現在很多憤青的想法,我想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