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現役作家專注在創作上,這本來也是事實、是人之常情,文學填不飽肚子,但不能連初衷都給忘記了。)


(以銷量來說(文章總是種事業),現在的作家出本小說,有賣出一千本就該偷笑、有一萬本就會開慶功宴。)


(此篇批判性強烈,熱愛現在臺灣仍在出書的熱情分子,請勿任意踏入。)



傷不起的現代文學


中國文學素有「任重而道遠」的傳統精神,二十世紀開始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門戶大開、思想亦大鳴。
反映在文化、文學上,莫過於五四的白話文提倡,胡適、魯迅等人基本上從語言文字改變了文學的樣貌。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是一種文字思想上的躍進,出現網路以後,有所謂的火星文、顏文字,同樣是一種進化。
到現在為止,文學在臺灣經歷了反共文學、現代主義、鄉土文學、後現代主義、魔幻寫實和解構主義等。
作品用各種不同的技巧包裝、在各式新穎的辭彙打上蝴蝶結,題材變化不大,反正有思想的就行。
從歷史來看,不論是文化、文字還是文學都是不斷變化的,你喜歡的對象也不會總是同一類型,偶爾也會嘗鮮。
那麼,我認為現代文學並沒有排斥網路文學或翻譯文學的必要,臺灣的現代文學到此,已是變不出新把戲的老狗。
我曾參加多次的文學獎,早期在校園,評審總不太情願把獎給我,說我太過於村上風格,當時我只覺得驕傲,
多年後,參加縣市級的文學獎,總還是會被質疑,甚至乾脆陪榜,原因都不出太過於村上式,
形似一個作家的風格,反倒成了該被淘汰的目標。而且只是形式而已,稱不上是模仿,至少村上不會來臺灣。
他們認為這些翻譯文學不是真正的文學,充其量是風格的模仿,可是,他們卻忘了自己早期開始寫小說,


不也是從模傲卡夫卡、喬哀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風格開始的嗎?




很多的同好也曾跟我抱怨,他們說自己常被退稿,原因是:文字淺薄。寫的太過淺白的作品,不算是文學作品。
不過看過作品後,許多都算是有趣,我就建議他們投稿不被文壇看得起的「輕小說」,結果拿了大獎。
所以,臺灣的現代文壇,漸漸形成翻譯文學不是文學、網路文學不是文學、大眾文學不是文學的封閉氣氛。
現代的作家,其實寫出一本書就夠,日後作品只要老調重彈,不要太過於糟糕、偏頗到影響黨國,
事實上,一開始建立的名氣,就足以讓他們收穫一生,這些作家主要還是靠報章雜誌的評論為收入,
除此之外,就是各類文學獎的評審,小到校園社區、大到縣市都可見同一批作家的身影、同一批的判準。
很少現役作家專注在創作上,這本來也是事實、是人之常情,文學填不飽肚子,但不能連初衷都給忘記了。
縱使老子給你錢花,不代表你可以騎到老子頭上,對他頤指氣使,不然老子都不老子,連錢也沒得拿。
這些作家,老的德高望重,重到必須靠政治人物的場合,才能發言、小的沒有本事靠點華麗辭藻、逢迎馬屁取寵;
說穿了,老的只是對老調重彈的文學感到腦袋發炎、小的只是取編輯的寵,讀者買不買帳,對他而言不是重點。
以銷量來說(文章總是種事業),現在的作家出本小說,有賣出一千本就該偷笑、有一萬本就會開慶功宴。
不過,這些依靠雜誌評論生存的作家,其實也很想得到一般大眾的認同、作品大賣得諾貝爾的,
可惜他們不僅講求文字、更講文學性,把網路文學的淺薄、翻譯文學如抄襲,批評的一無是處,
偏偏給他們一百年還寫不出一本如《後宮甄嬛傳》高潮迭起的劇情、加上《變形記》的深度,當然無法大賣。
現在的文壇,既封閉又沒有新思維,寫個《西夏旅館》還不如近百年前的《阿Q正傳》,





現代文學的問題在於:作家不再進步了。


超出於他們瞭解的就不是文學、太淺薄的也不是文學,被他們一定義,臺灣等於沒有文學了!
套一句某大學中國文學系的主任所言:「現代文學不是國學」,所以好不好、差不差、有沒發展性,都不太重要了。
現代的文學日後會不會成為國學,沒人說得準,但魯迅總是可以說的、胡適總可以談的。就像沒人能料到──


有一天,臺灣會出現臺灣文學一般。


不過我們這一代人是應該擔心的,沒有一個國家是有文化、有思想卻沒文學的,偏偏現在不僅媒體被壟斷,文學界同樣也被壟斷。
在書店你只能找到《聯合文學》或《印刻》這兩種文雜,而這兩家幾乎就把持著整個文學界的出版,
偏偏兩家出版社的所見又略同,養的作家重複性又挺高,看來看去不出童偉格、駱以軍還是季季等,
這些人,更進一步包攬了各類各報的文學獎,從中時、聯合到林榮三,甚至各式縣市級文學獎,
主要資源都是由同一批作家把持、同一批作家選出的作品,可想而知,標準自然不離他們心中之「佳作」。
其實,現代要成為作家的道路,確實要比以前困難的多,前有無德之人卡位,後有部落格作家,文字已氾濫。
這種狀況,就像裸女看久了也會很難勃起一樣。偏偏現代想成為作家之人,不僅要過編輯的商業考量一關,
還要接受這些故步自封前輩的嫌棄,所以他們多轉往被他們輕視的輕小說、網路小說,或乾脆不寫小說了。


現代文學到此,大致可說結束了。


難怪現文不是國學,這都多虧了《印刻》的作家群們,自視甚高,連《短篇小說》都不放過,
所以《短篇小說》的換手結局,其實是早就能預料的,換湯不換藥的作家群,換了園地也是變老把戲的猴子,
就像不論你在薇閣還是自家床鋪,做的事還是一樣,那就無怪乎有人愛打野戰、有人愛車震,反正都是幹那檔事。
其實,批判了這麼多,不是因為自己的文學之路不太得志,而是真正看到一些荒謬的現象,
出現在《聯合報》的現象、《印刻》文學作家們談笑風生的現象,少數文人過得極其快活,
我們這些想成為作家的人卻比考國考還要難上百倍,只能看他們一邊抽菸、一邊感嘆自己身材走樣。
政治確實時常影響文學,但很多時候是這些文人在誤導文學,文人沒錯,錯的是他們只是個假道學。
純文學是應該純,就像純麥威士忌一般,不過你不能說啤酒就不是酒,那根本是連對、錯都混淆了。
對他們來說,現代根本就沒有文學,他們堅持的也只剩下辭藻,所以我該改個標題:


傷不起的現代的作品。


謹以此篇,恭賀《短篇小說》終要易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