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是歐威爾能夠看看現今的世界,他會給予自身的《一九八四》何種評價呢?)



(大洋國的口號是: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自由即奴役,不就是現代人類的樣貌嗎?)



(本篇所引用之《一九八四》文本,屬於遠流出版社,徐立妍翻譯,2012年9月初版。)


自由就是有說出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如果能得到這樣的自由,一切都沒問題了。
──George Orwell.《1984》


預言小說


對於知道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這位作家的人來說,相信很少人不知道《一九八四》這部小說,
就算不知道《一九八四》,總會聽過一句名言:「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正在看著你)。
雖然書名是《一九八四》,但是這部完成於一九四八年的小說,完全是一個「想像未來」的作品,
喬治.歐威爾採用一部份的現實,拼湊想像,運用寫實的技法,將一個近未來的圖像,呈現於世人面前。
在大衛.洛吉(David Lodge)的《The Art of Fiction》中,有一個章節是〈想像未來〉(Imaging the future),
大衛擷取了《一九八四》的第一個章節,說明喬治.歐威爾是如何精確的讓人接受這個不遠的未來。
當作家運用想像,呈現未來時,通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製造驚奇;一種是警惕世人,後者我們又稱預言。
就我們所知,前者有克拉克的《太空漫遊》系列、後者則是《一九八四》,而兩書同時又包含兩種目的。
預言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不然他們就不是作家,而是算命家,而且,預言也不是作家的本意。


就歐威爾來說,他是藉由這個可能的未來,警惕世人一個強權已迫在眉睫、你的隱私權已迫在眉睫。


《一九八四》文本


《一九八四》描述一九八四年的世界,全球分成了三個極權國家,分別是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人們變得比一九四八年還要貧窮、無知。
主人翁溫斯頓是生活在大洋國的一位「英社黨(英國社會主義黨)」的外黨黨員,生活單調、平穩。
溫斯頓平日的工作,就是到「真理部」去篡改過去的歷史,直到有一天,他開始提筆寫日記,
就在寫日記的同時,他察覺一些值得懷疑的過往回憶,並發現自己真正希望的是「老大哥」能夠下台。
不久之後,他意外愛上了一位女子黨員──茱莉亞,並且跟她發生了關係,這在黨的統治下是禁止的。


溫斯頓知道自己和茱莉亞有可能已被監視,可是他們沒有辦法阻止雙方的感情,就在這個時候,
他們和一位內黨的黨員取得了聯繫,溫斯頓認為歐布萊恩就是革命組織──「兄弟會」的內線之一,
而歐布萊恩真的給了他一本書,是由反叛勢力頭子──葛斯登所著的《寡頭集產政治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這本書闡釋了永久戰爭的騙局,並揭穿了黨的口號:「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自由即奴役」。
最後,就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察覺真相的溫斯頓,卻被臥底的歐布萊恩所逮捕,送到了「仁愛部」,
歐布萊恩真心相信黨的一切所為,在仁愛部內用各種嚴刑,讓溫斯頓在最後不僅招供,甚至出賣了茱莉亞。
書末,不再懷疑老大哥的溫斯頓,被送上了死刑一途,對照最後他愛上老大哥的情感,是一嘆息的結局。





《一九八四》之後


真正的一九八四年,在我出生以前就已經過去,就像現在的新生兒不會經歷馬雅預言的末日一般。
不過,作為一部真正的預言小說,歐威爾確實掌握住了一些政治的現實和人心的深處,
所以,一九八四年儘管已離我們遠去,可是,這世界的極權政治並沒有消失、監控也從來沒有消失。
在《一九八四》裡,大洋國的人民們每天都活在「電屏」的監視下生活,不論睡眠、梳洗或挖鼻屎,
這「電屏」就像是我們熟知的監視器(電眼)、網路監控,這些在中國、北韓都是可見的現實,
「電屏」監視你的一舉一動,就連你細微的行為動作、細微的生理反應都能夠發現到你的意圖,
而這個意圖,將會交由「仁愛部」的思想警察處理,美其名是「仁愛」,卻是酷刑不斷的監牢。


在《一九八四》的世界裡,三大國是被三個獨裁政黨所統治,三國之間為了領土的爭奪,戰爭不斷,
可是,對政府而言,戰爭並不是要分出勝負,而是為了維持人民的貧窮和對敵人的憎恨,
唯有轉移這些注意力,政黨才能夠有效繼續控制著這些人民,(當然是建立在低等的教育水平上)
讓人民活在「現在比過去更好」的假想裡,戰爭不再是毀滅的,成為了被國家控制的行為。
只有持續不斷地維持戰爭關係,人民才會在緊迫、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種無可奈何的現實感。


除此之外,英社黨認為要有效的統治人民,仍是要把人分成三個等級:內黨員、外黨員和無產階級,
內黨員是真心相信黨的一切所作所為,他們聰明、狡詐,相信老大哥能把世界帶到更好的位置,
外黨員就像溫斯頓,可以看做我們現在的中產階級,無法接近黨的高層,生活也不太壞,
無產階級,在《一九八四》中,指的就是貧窮、受到控制的人民,他們沒有很高的生活水準,
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就是參與國家的遊行、活動,無知卻充滿了生命力。
溫斯頓領悟到,要改革這個世界、要改變這個國家,靠的唯有「無產階級」。
這個概念,在電影《決殺令》中也可見,有一幕,飾演農莊主人的李奧納多,對黑人吉米.福克斯說:
「為什麼這些數以百計的黑人奴隸,不曉得拿起武器,反抗我們這些少數在上的白人?」
同樣,溫斯頓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這些貧窮、悲慘的無產階級,不拿起武器反抗這個虛偽的政府?
可是,溫斯頓發現,無產階級過於懶惰、過於無知,他們花在喝酒、玩樂、唱歌的時間太多,
雖然,溫斯頓到最後都仍深深相信,無產階級最後終能夠推翻這個黨,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人。


大眾的思想,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域、哪一個民族裡,都是高層想要掌握的一塊領域,
這塊領域,在凱薩身上失敗了、在希特勒手上失敗了、在史達林面前倒塌了、在毛澤東死後告一段落了,
可是,沒有一個黨、沒有一個國家,不想要掌握住每一個人的思想,控制輿論、編篡歷史。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中國有所謂的「敏感詞」、資本主義社會有所謂的「壟斷」。
「壟斷」為的是什麼?就是控制你的言論,進而影響你的思想,最後達到一種絕對的權力。
到現在為止,歐威爾的《一九八四》還沒有真正的結束,或許,世界不會聚合成三個極權大國,

可是,世界總有一天會走向失去隱私、失去自由的社會,如果我們不能覺醒的話,這一天總會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