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5月30日入手Samsung Galaxy SⅢ以來,到目前為止,總算是充分體會到了智慧型手機的好處。)


(關於SⅢ的規格,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詳盡的文章,在這邊要談的,是上手使用的感想。)


(其實,在我妹買Samsung Galaxy SⅡ的時候,我還是很排斥三星的,不過它的好表現卻掩蓋了一切。)


就算已經不復存在,我們仍要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自從去年底,日本手機SH-03A掉在尾牙會場以來,科技的進化就離我有一段距離,連拍照都很有困難。
年初的時候,逸潔買了Samsung Galaxy SⅡ的時候,我還在為了新一代的iphone猶豫不決,
考慮的點在於,iphone的照相功能不突出、螢幕太小,而且軟體又要另外收費,這是我最不希望的,
在這個時候,又傳出許多hTC使用者的朋友,對hTC容易故障、延遲的負面評價排山倒海而來,
所以,雖然一邊抱持著不想成為低頭族的心態,一邊盼望著能夠有更適合自己的手機出現,而躲避著。
逐漸,我發現SⅡ在螢幕顯示上的表現,還有一些很貼心的功能,讓我開始對三星的產品改觀,
於是,我從抱持著等待新的iphone,到等待iphone或Galaxy誰先推出的轉變,漸漸成為了期盼三星的手機。
就在這個時間點,三星釋放出了即將推出新一代Galaxy的消息,在各種留言和可能性的消息打轉,
終於盼到了5月3號,三星在倫敦正式發表的Samsung Galaxy SⅢ,而且很快的在月中就可以預購。









說起來,一開始看到Samsung Galaxy SⅢ的外型時,我真的不是太喜歡,有點介於hTC和Note的感覺,
不過,不管怎麼說,對於將近半年沒有手機的我而言,這已經是規格最好的智慧手機了,
簡單來說,它有四核心、相機的20連拍功能、輕薄的重量,更多貼近使用者的貼心設計。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理由,我預購了手機,並且很順利的在出貨第二天,親自上門市詢問時就拿到手機。
說起來,這裡有幾點應該澄清的主觀印象:最重要的是外觀,在照片上看起來圓潤的手機身形,
事實上,看到本體時,是相當偏長的,所以圓潤感沒有那樣重,雖然有4.8吋的螢幕,卻比SⅡ還稍大些而已,
輕薄的外型拿在手上不會對手腕造成負荷,可是微彎的設計,讓貼模無法完全包覆螢幕,會留下一點邊緣。
這是一點點的缺點,而且現在還買不到一般可以買到的保護殼,讓我有一點點的煩惱。







拿到手機後,有幾天使用上真的不是很習慣,習慣之後,發現有幾項真的適合拿出來推薦一下,
首先,關於相機的部分,除了20連拍只需要三秒鐘之外,相機本身就有修圖和設計的功能,
其價值應相當接近於一般的數位相機,畫素的表現雖然還是在八百萬,不過成像相當精緻,
前置鏡頭提升到一百九十萬畫素,也是目前同級手機最好的表現,就我來看,顆粒不會很明顯。
四核心就不用說了,除去網路的因素,SⅢ在網頁開啟、軟體處理的部分相當快,一眨眼的工夫而已,
SⅢ本身還包含了Note專屬的S planner、S note,隨時可以畫畫和安排行程,集合了多項優點,
另外一項就是很特別的子母畫面,就是看影片時,可以將影片縮小,一邊上網一邊看影片,
這一點就跟三星廣告介紹的一樣,完全不會延遲,(雖然會擋到網頁)而且影片的流暢度是完美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昨天才實驗過的S Beam,也就是透過兩台SⅢ背對背(我都稱呼為靠背)的傳輸,
傳輸真的相當的快,不需要透過藍芽或者網路,照片不到一秒就可以傳到對方的手機裡,
就連BIG BANG的〈Blue〉這支音樂錄影帶,也只需要三秒鐘就可以傳輸完成,只需要一個動作而已。







談了這麼多,其實我對Samsung Galaxy SⅢ是沒有什麼怨言的,除了有時候換頁面跑得太快之外,
還有現在無法買到保護殼的焦躁以外,事實上我很喜歡Samsung Galaxy SⅢ這支手機的表現,
不是說韓國貨就一定不好,非要支持國產或什麼的,但是當人家有本事表現到這樣的程度時,
你也不得不甘心、佩服的掏錢出來捧場,台灣人有時候就是太不願服輸,才常常搞出一堆笑話,
雖然我到現在仍對韓國人沒什麼好感,但是我覺得Samsung Galaxy SⅢ是相當好的一支手機,無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宣輔 的頭像
    宣輔

    沒關係是宣輔啊!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