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照「兒童之城」小姐所解釋的路線前進,果然很順利的找到了「岡本太郎記念館」,那種感動真是完美。)



(參觀「岡本太郎記念館」,庭園的作品都可以免費拍照,入內參觀亦只要六百日圓,同樣可拍照,很棒。)


(岡本太郎的工作室,會讓人產生很多的想法,那是一種同為創作人,想要表達出內心所想的力量。)


藝術是一種爆炸。──岡本太郎


站在「岡本太郎記念館」前,左邊是一間咖啡館,名為「a piece of cake」,有露天的座位,可以觀賞庭園,
在右邊的庭院內,放置著許多岡本太郎的作品,有複製品、有真品,而且還可窺探原岡本家室內的模樣。
直入而進,就是岡本太郎記念館的入口,進入屋內要先脫鞋,換上室內用的拖鞋,然後在左邊買了票,
購票處亦是簡易的販售處,販賣有關岡本太郎的書籍,包括著作、採訪和傳記等等,還有一些紀念物品,
包括衣服、馬克杯、吊飾、模型和複製畫等等,在大阪萬博紀念公園買不到的〈太陽の塔〉,這裡亦有完整的紀念物。








購票後,我先到二樓參觀岡本太郎的作品,包括〈太陽の塔〉的原尺寸縮小版,以及陶土的作品:〈顏〉、〈動物〉,
油彩畫則標上了年份,分別是1947年的〈雷擊〉、1984年的〈呼ぶ〉、1996年絕筆未完成的作品〈雷人〉,
雖然,多數的作品是屬於複製品,不過當看到〈雷人〉那幅畫時,還是瞬間感受到了一股力量,
或許就像岡本太郎自身所說:是一種藝術的爆發,但是,從那空無的眼神之中,就是能感受到他的想法,





















不是〈太陽の塔〉那麼正、反面簡單的解釋,岡本先生創作過許多作品,臉一向是他表現的方式,
可是,那臉之中所蘊含的無數情感,從〈太陽の塔〉的彆扭和陰暗、銀座〈若い時計台〉掌握時間的顏、
〈海邊の肖像〉看似只有兩種變化,事實上那光芒卻千變萬化的太陽之顏,一直到〈雷人〉那超脫之顏,
岡本太郎其實是擅於描繪情感和神情的,那寄託於顏料的深淺和五官的排列,卻總是能瞬間觸及內心的柔軟,
關於這一點,是沒有親自看到〈太陽の塔〉的壯觀、多變和內在性所無法言說的一種體悟,
我不敢說我懂真正的繪畫藝術或是雕塑藝術,但是繪畫藝術(包括文學藝術)本身的內在之美,是體會而來的。













二樓參觀完畫作和少許的雕塑之後,另一邊的室內有研討會的進行,我到一樓去參觀岡本使用過的客廳,
從客廳可以直接看到室外的庭院,客廳內則堆滿了岡本許多作品的縮小複製品和原先的擺設,
有些作品直接可以拿來當成座椅、沙發以及杯子,而且多數是成雙成對的,其中還放置著與本人相同的蠟像。
說到這個,客廳是被圍住,不能進入。當初,看到新垣結衣的Tokyo Metro廣告時,還以為可以站在蠟像旁拍照。













走過客廳以後,就是岡本太郎的工作室,刻意挑高的室內,堆積著滿滿的書,到處都可以看到染料的痕跡,
工作桌上擺放著各式的工具,包括各尺寸的畫筆、大小不一的鑿子、顏料、刷子和許多說不上名的工具,
工作室的正中央,是個開闊的場地,擺放著鋼本先生,生前未完成的作品,還有一些作品的模型,
看到這個工作室時,竟然能夠立刻浮現岡本的身影,彷彿還站在眼前、活生生地在構思、創作一般,
不可思議,岡本太郎不僅留下的作品充滿生命力,就連單純的工作室都充斥著活力,我真切的感動著。
結果,雖然只是一間工作室,我卻花了最多時間在這上頭,想像一切可能都會發生的場所,令人感到滿足。

















走出戶外前,我挑了幾張明信片和〈太陽の塔〉的吊飾,就離開室內,走到擺放雕塑作品的庭院。
這裡,就是在新垣結衣Tokyo Metro廣告受到注目的地方,不過,我可不敢真的坐上雕塑,
庭院內有〈梵鐘〉還有微笑的金色太陽等等,最喜歡的,還是這個像章魚、像母親環抱的雕塑,
除此之外,這個白色的作品,運用頗為奇特的設計,必須換個角度,才能看到立在上頭的小人,
他們看似開心的舞蹈、又似痛苦的嘶吼,白色的物體,看似令人炫目的舞台,又似慾望的痛苦深淵,
我喜歡岡本太郎這樣,留有餘地和正、反兩面的解釋,能夠使人看到所謂的生命,是立體而又充滿可能性的。



















離開岡本太郎記念館後,在回程的路上,還是有一點依依不捨,若能再訪,一定會有更多的感觸吧。
下一站,則是人潮洶湧的繁華之地,渋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宣輔 的頭像
    宣輔

    沒關係是宣輔啊!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