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後悔,當初在Catchplay工作的時候,不斷推薦每個人《永生樹》有多好看,很少人能體悟。)


(一開始,我思考的是「自然」,然後才突然出現「上帝」,不論是這兩者的哪一取向,都是隱喻。)


(原本這一篇題目想的是「生命」,也想過用「tree」,不過都很難表現意涵,「永生」雖不完整,但較貼近。)


自從那失去了之後,到底已經經過多少年了呢?--村上春樹.〈雙胞胎與沉默的大陸〉


《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是我在Catchplay(片商,威望電影)工讀,所負責的倒數第二部電影,
老實說,我現在開始有點後悔,尤其是對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們,我深深地感到抱歉。
不論從海報、演員、預告等各種角度來看,只要是一般人都會認為《永生樹》是一部極具意義的商業片,
但是我們都錯了,《永生樹》不僅是藝術片,還是近年來少見、大膽的藝術片,其拍攝手法堪稱勇敢。
對我們這種喜歡看藝術片的人而言(當然也有受不了的),《永生樹》對我而言,還是有一些難以消化的部份。







先談談整體,首先影片從O'Brien(Mr. O'Brien由布萊德彼特飾演)一家失去二兒子的悲傷情緒進入,
電影從頭到尾沒有闡釋為什麼二兒子R.L.會死去,依照年代推算,不是死於越戰,就很有可能是自殺。
接著,鏡頭跳接到成年後的大兒子傑克身上(Sean Penn飾演),從一場簡單的懷念動作,
讓我們明白傑克竟到了中年,還對弟弟的死感到耿耿於懷,而且在接到年邁父親的電話時,仍似未原諒他。
到這邊為止,所有的敘述都是迷霧,劇情是跳接式的,然後接著竟展開長達快三十分鐘的宇宙起源論,
對,你沒有看錯,整部電影讓人最沉悶的地方開始,宛如探索頻道會播出的「大霹靂之謎」的節目,
宇宙大爆炸、宇宙誕生、星體相撞,接著是細胞分裂、繁衍,鰻魚游越大海、鯊魚閃現,海灘上出現恐龍,
這一段跳脫原本敘事的節奏,而進入探討宇宙世界的生成,已經夠讓人摸不著頭緒了,更何況長達二十多分鐘,
唯一令我感到有意義的一段,是弱小的冠龍,倒在河灘上,路過的迅猛龍踩住了牠的頭,正以為會吃掉冠龍時,
迅猛龍卻搖了搖頭,快步地離去,留下一臉錯愕(我也覺得很錯愕)的冠龍在河灘上,然後回到故事中。









如果能夠熬過上面那一段的影片,接下來的進展就算輕鬆很多,包括敘述O'Brien一家三個男孩的出生,
而導演把重點放在他們童年的互動、相處,這時我們能看出一些端倪,包括O'Brien先生的嚴格教養,
有一幕O'Brien先生對傑克說:「You not call me dad, you call me father.」這句話真是震撼住我的心,
O'Brien先生與O'Brien太太(Jessica Chastain飾演),分別代表著嚴厲與慈愛的兩面,或者是陰、陽兩面,
這一點一直讓傑克相當困擾,包括對有藝術細胞的二弟忌妒、伊底帕斯情結產生的行為(偷母親的睡衣),
捷克困擾的是,他想要擁有母親的慈愛,可是在他父親的影響之下,他覺得自己愈來愈像父親,
之後,西恩潘飾演在商場上成功的傑克,宛如就是他父親的翻版,這可能是他仍無法忘懷弟弟之死的原因。
父親要求三兄弟學會保護自己、母親則總是把牠們抱在懷裡,傑克不斷傷害他人和自己,以找到自身的平衡點。
最後,在重新思考自己過往回憶的傑克腦海,他在意識裡跨過了一道門(就是這裡給我宗教的想像),
他們一家在類似迦南美地的地方重逢,只有傑克變老了,他的父親、母親、二弟和小弟還是老樣子,
在迦南地沒有人悲傷,只有團聚和喜樂,天空中飛鳥翱翔而過,傑克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原諒了父親。









總結來看,《永生樹》的故事結構相當簡單,但是他想要融進相當多的意象,所以思考的時間要足夠,
一般來說,對於「樹」的含意,是在回憶中,傑克年幼時,與父親一同種下的小樹苗,
母親站在他們旁邊,笑著對傑克說:「你在棵樹長高之前,就會長大了。」充滿著對於各式各樣的隱喻,
而傑克的心思也在這裡開始自我分裂,這可以說邁入青春期的叛逆,卻又細膩的像是理性的產物。
如果省略前面二十多分鐘宇宙大爆炸的起源不談,那麼我可以肯定這是一部「父子」關係的電影,
特別強調「父子」,是因為在傑克眼中,父親總是讓他不高興,搬家、在餐館跟女人說笑、對母親發脾氣,
他不知道父親為何要對每個人都這麼嚴厲?為什麼不能讓他自由的生活?為什麼要傷害美麗的母親?
這一些問題,對傑克來說,當然是無解的,(可能連年長的傑克也無法完全認同父親的作為)
所以他去做壞事、傷害弟弟、試著反抗父親,最後,父子之間看似達成妥協,卻因為二弟的死,
而讓兩人之間產生嫌隙,直到現在為止。
不過,若是我們把前面二十多分鐘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加進來談,整個電影的層級就會完全不一樣,
導演的目的是將整個基督教的神論和宇宙起源相結合,然後投射到每個人心中的歸屬上頭,
可是每一個上帝的象徵都太明顯了,包括木門、飛鳥、清水、窗戶,宗教的意涵太重,削弱了藝術性,
如果在生命之中,只像母親所說的只有「自然」和「恩典」兩條路可走,那麼我們到底該跟隨什麼呢?
電影似乎一邊在敘述自然,一邊又強調上帝的恩典,隨著背景交響樂的起伏、出現在影片的口白,
都讓我們得到一些似乎生命是如何的隱喻,我們會徬徨、會痛苦,所以才需要憑依的救贖。











整體來說,《永生樹》不是一部電影,我認為《永生樹》應該是想模仿希臘史詩的敘事電影,
導演花費數年拍攝的自然界意象,留在我內心的只有火山爆發後清澈湛藍的湖泊和恐龍的行為,
其實如果抽掉那一段不談,或許整部電影(還是想將它歸類)會更顯得緊湊、容易理解一些。
當然,這部片既然談的是生命,就很難避開一些宗教的思考,回頭去想,大爆炸開始前的多譜紅光、
跟影片結束後出現的多譜紅光,不就是一種象徵上帝的顯現嗎?(上帝是沒有形體的存在)
在電影裡,導演也用了很多的對比,大爆炸的熔岩和海水(藍/紅、洶湧/平靜、毀滅/孕育)、
回憶裡的父親和母親(溫柔/嚴厲、慈愛/冷酷),甚至在傑克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他反宗教的部份,
就是踏過禮拜堂內的長椅、對於音樂的讚美興趣缺缺,直到很久以後才接受了上帝,而穿過那聖地之門。
說起來,我會不討厭這部電影的宗教性,可能是因為導演對於自然現象的拍攝手法讓我嘆為觀止,
對,就是那極其無聊的二十分鐘。雖然無聊,在長時間內,視覺卻被塞進各式的現象,這是很奇特的觀影經驗。
到最後,雖然我還是無法理解恐龍的行為,但那可能又是導演想敘述宗教的部份吧。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緩慢和拍攝的手法,尤其是對景物和自然的取景,都讓人會感到佩服。
如果有時間的話,就把這部電影看完(反正節奏本來就不快),在不同時間點,可能會對人生有不同的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