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Hamlet, I have to choos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 am choosing death.” By Kurt Cobain)


(《Q》是英國流行音樂雜誌,特別是針對英國的樂團進行介紹,喜歡的人不妨去試著讀看看,蠻有趣的。)


(要報告自己的近況真是太困難了,工作邁入第四個月,暑假開始,然後夏天真的來臨了,海水這時應該很舒適。)


總有一天、一定有這麼一天,我們都會永眠於此。


超脫合唱團(NIRVANA)的主唱Kurt Cobain,在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在西雅圖的自家車庫中吞槍自殺,
那是一個正準備開滿杜鵑花、正綻放木棉花的美好季節,他延著碎石路的小徑走,沒人聽見槍響的回聲。
當Kurt走完最後這一段路時,才二十七歲。沒有人注意到他,他逃離他的樂團、他的家人、他的經紀人,
甚至是歌迷們,將一切的東西都拋諸腦後,走在那春意伺機而出的小徑上、溪谷之中,而結束其一生。
看完《Q》雜誌零九年五月號的〈超脫合唱團的開始與結束〉(The First Day & The Last Day of NIRVANA)特稿,
從開始一來是覺得英文單字能力不夠的無力感,二是覺得以內容而言,最後關於主唱Kurt Cobain過於沉重,
這整整十二頁的專題,在《Q》算是少見的大篇幅討論,對於NIRVANA而言,當然也值得這樣的理解,
儘管帶著悲劇色彩結束的NIRVANA,歌迷們到現在仍然很懷念。讀到後面時,對Kurt的死也並不會不理解,
他曾說,「就像《哈姆雷特》一般,我們都能夠在生與死之間做一選擇,只是,我選擇了死亡。」
(”Like Hamlet, I have to choos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 am choosing death.” By Kurt Cobain)
雖然有人會將他的死怪罪於大麻等毒品的成癮,但據悉對於Kurt來說,大麻對於他而言是具有控制性的,
在他的死面前個人認為是真正的原因我們當然無從得知,但自然不是厭世,應該說更接近對旋律的渴望。
Kurt的一生除了音樂以外,就是他自己。他是坦然面對自己的音樂、面對自己的生命,理解這一層後,
突然覺得,一個人會拿著槍,漫步在小徑之中往車庫走去,準備面對自己形體的失去,也不是件難過的事。



除了關於NIRVANA的特集之外,上次介紹過的GREEN DAY是封面報導,對於新專輯的革命和怒火,
一直是這樣的,對社會和世界保持著批判性,讚揚生命的失去和獲得,於是我們凝神傾聽,聆聽搖滾。



(後來自己真得去看了《魔鬼終結者四:未來救贖》,很奇怪,好像身邊的人都沒有很喜歡,但我愛。)

這幾周的生活,其實要說起來是很連續的、很緊湊的,但又好像是可以分割、可以鬆散的,
如果要用一句話,就是天使與魔鬼、回到十七歲、魔鬼終結者、天母SOGO保養品、交論文週、放假、
暑假準備出國的行程、班聚、買東西吃東西、上班上課、中山運動中心健身房、國小同學、環亞IKEA、
五虎崗文學獎佳作、湖人三勝一敗領先魔術、新光三越會員卡、agnès b、下雨、天母SOGO、Cold Stone,
結果一句話要寫完也寫了三行,將其中最主要的事情拿出來講,應該是三周內去電影院看了三部電影,
結果我最滿意的是自己去看的《魔鬼終結者四:未來救贖》,奇怪的是,克里斯汀貝爾沒怎麼搶眼,
反而是配角山姆沃辛頓讓人覺得眼睛一亮,整部片來說以未來西元2018年前述為主軸拍攝,我很喜歡,
特別是關於人與機器的差別,雖然在很多電影裡面都討論過了,甚至原子小金剛也是,但就是看不膩。
我想下次進電影院應該是《變形金剛2:復仇之戰》了,雖然我對續集電影都不太有十足的信心,



但變形金剛是小時候的回憶,以及對導演麥可貝和監製史蒂芬的信賴,所以應該會很順利的進電影院吧。
除此之外的,都在相簿裡了。昨天班聚的時候、正確來說應該是前天,吃飯時才驚覺已經一年了,


(班聚在中山站的涓豆腐,不是我愛去吃,因為吃素的同學有點多你知道的,豆腐應該是素食齁?)

身為碩士生已經滿額一年、在淡水也一年,加上高中的三年,也跟在桃園龜山的日子一樣長了,
這樣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馬上又要成為學長、馬上又要準備畢業了,時間是不是在我們抱怨很慢的同時,
又很快的消逝無蹤,特別是看到每一年畢業的學生拿著花束時,有沒有想過這一天,自己也會畢業呢。







那,請珍惜時間,幾周後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