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面兩個東西雖然並不是人人都想要,但都是我等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入手的物品。
 OPEN將的icash紀念卡和禮拜四才有時間去拿的大學畢業證書,不過不懂的是,
 為什麼我們學校只有中文的一張,而沒有英文的。還有我們有一樣的icash。(笑))

習慣了黑色之後,就會覺得色彩的光譜像是多餘的魔術。

關於便利商店。從以前開始就還蠻喜歡這一類多樣機能性的商店,不論是便利商店或者是大賣場。
不需要透過店員的介紹或者是推銷一類的東西,就能夠在擺滿飲料或者零食的龐大貨架上、冰箱裡,
找到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物品。在店裡最常聽見的是開門的「叮咚」聲響和店員有氣無力的招呼。
「歡迎光臨」、「請問需要什麼嗎」、「這樣一共兩百三十元」、「收您一千元」、「謝謝光臨」照順序的此起彼落。
在村上龍的短篇小說集《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存在的我》當中,將「便利商店」也擺入這樣孤獨的場所當中。
也有過這樣的時候,站在整排的飲料冰箱牆前,突然不明白自己要得是什麼的時候,會突然感受到類似孤獨的東西。
但是便利商店裡的白光總是那麼的耀眼,把原本應該屬於角落的黑都吸收到方型的宇宙裡面去,
彷彿整間店就是太陽系中的中心一樣。回過神來後,不喜歡碳酸飲料的自己、覺得買水很浪費的自己,
可能選擇了一瓶看起來順眼和口味可以接受的罐裝茶飲,然後懷疑剛剛是因為生物趨光性的緣故走進這間店,
然後在機能性的櫃檯付了錢、在機能性的店員下找了錢、在機能性的自動門上回到黑暗之中。
人們是因為畏懼黑暗才發明了火,才在日落時分燃起萬家燈火,可是偏偏當我們最無辜脆弱的時候,
卻偏偏想要回到黑暗之中。那樣的「闇」,吸收了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份,彷彿可以藏起某部份的傷懷,
那樣的「闇」究竟是什麼樣的影響,可能是類似反趨光性的療傷作用吧,不過我仍然完全不知道。
回到便利商店的話題。就像是之前討論過的「手機」現象一樣,從之前的雜貨店似販賣到現在的萬用功能,
習慣了網路書店的方便購物之後,便利店成為了我拿書取貨的地方,成為了一種另類的「書店」功能。
在便利商店繳電話費和罰單也早就不是新鮮的事情。還有可以在ibon上換發行車執照、駕照,
甚至那次八搶三奧運資格賽的購票也可以在便利店內完成,沖洗照片、傳真、資料輸出等等,
看似便利許多的便利商店,確實在這幾年中轉換成真正的「便利店」。不過仔細想才發現,其實都只是代辦而已。
也就是類似一種「中間人」的角色。在拿書的過程之中,便利商店只是「我」和「博客來」的中間人,
在繳交電話費的時候,便利商店只是「我」和「電信業者」的中間人而已。而在罰單也是如此,
只是罰單在繳納的過程中,還必須收取「我」和「監理站」之間的中間人費用,也就是所謂的代辦費。
事實上並不是所謂的便利商店功能增加了。而是因為許多的企業和公司看上了便利店的「人潮」和「便利」,
因此委託便利商店成為這樣的中間人而已。如此一想的話,那麼所謂「真正的」便利商店又是怎樣呢?
隨著大賣場的興起,買零食或者飲品都並不一定要在便利商店內完成。雜誌或者是書也有書局和書店的影響,
我想很多人應該是早上買報紙(不過現在捷運站也有免費的報紙),或者是香菸等等,
說實在的,我到現在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每次走進便利商店的大亨堡那一區,就會聞到很香的茶葉蛋味。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還特地為了吃便利商店的茶葉蛋跑到便利商店去,因此被教訓說不能一天吃那麼多蛋。
還有學生時期的思樂冰也曾經流行過一陣子,最近似乎有一點死灰復燃的跡象。現在想起來,
完全不同以前為什麼會喜歡喝摻了那麼多色素的飲料,我想應該是因為便宜的關係吧。
另外還有關東煮也是,還記得有一陣子一隻十元的時候,很多人在冬天的晚上擠在關東煮的架子前,
挑著一隻隻口味的關東煮,有時候還會為了沒有特定口味而失望。大亨堡也吃過一陣子,但是沒有特別的感覺。
我想最近賣起咖啡來實在是有點出乎意料了,因為那簡直就是在搶自己同企業星巴克的生意,
雖然如此,城市咖啡好像經營得有模有樣的感覺,茶葉蛋的香味已經被上班族的咖啡味給替代了,
三十年之前,我們應該不會想像得到便利商店帶給我們的便利會發展到現今這種程度,連綠島上都有。(笑)
在外島上看到便利商店的時候都會有會心一笑的感覺。在香港的seven不多,不過裡面都會有高腳椅,
很多外勞都會坐在裡面喝飲料和閒談,我不喜歡香港的seven給人的感覺,好像有點狹小和雜亂。
不過我想seven會在這麼多便利商店的競爭之下成功,除了給人的感覺之外,還有不斷求新求變的新鮮感。
集點數、換點數、收集公仔等等。雖然說有些產業是絕對不容許在基本的核心價值上求變化和玩弄,
不過我想台灣的便利商店就是非得要具備這種新鮮感持續的特質,才能夠讓便利商店門庭若市下去。

最近特別體認到,只有無法縮短時間的事物才具有特別的價值。並不只是一時的、永久的。
禮拜四好不容易調好了班,只因為兩邊的學校都在禮拜五的時候沒有校務人員會上班。
所以禮拜四早上十點就出門先去桃園的銘傳大學拿我的畢業證書,因為重修的關係所以晚了一點拿到,
相隔了一段時間沒回到那裏,覺得好像隨時都要回去上課的感覺一樣。不過沒有特別的想法,
教務處那些老師們並沒有在最後刁難些什麼,從以前開始,銘傳的校務人員就比學生和老師還有權力,
最後能夠這樣愉快且快速的拿到畢業證書,其實還蠻感謝的。感謝什麼?也許是沒有拖到我的時間吧。
臨走的時候還回頭看了一下語文學院大樓,沒有走進去,只是多看了一、兩秒鐘而已。
然後才想起,是真的要說「再見」了吧,終於要告別這個四年來充滿著喜怒哀樂的地方。至少有一陣子不會再見了。
十一點四十分回到台北,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後十二點又坐著捷運往淡水而去,這麼想起來挺妙的,
自己的畢業證書,連紙都還沒有摸遍,才幾個小時又要離開自己的手裡。對了,那天是颱風來前一天,
在等著往淡江大學的公車時,隨便吃了幾口麵包當作午餐。十二點四十的時候到達淡江大學,
我還蠻喜歡這裡的原因是因為吃東西蠻方便的,文學院大樓又在離門口很近的地方。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爬坡,
等到一點才有校務人員上班,不同於銘傳的校務人員,這裡的老師都很親切而且充滿善意。
臨走前我也看了一下淡江的文學院大樓,想著再過一個多月我就要在這裡上課了,怎麼想都不可思議。
當初申請大學時沒有入選的學校,現在繞了一圈還是考上了。一個新的環境,雖然還是在熟悉的淡水,
但怎麼想都無法習慣。在連續四個小時內走了兩間學校,定神下來看的時候感覺卻是如此微妙,
也許真的有命運之神這種事情,誰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