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內宮還是外宮,都有一座連接神域的橋樑,外宮是火除橋、內宮則是宇治橋,過橋後就是整座森林。)
(就像是金閣寺的正式名稱為鹿苑寺,外宮也有其正式的名稱為豐受大神宮,祭祀著掌管食物的豐受大御神。)
(在外宮勾玉池的菖蒲園內,好像是為呼應端午之節氣般,群聚細長的根莖上盛開著深紫色、純白色的花朵。)
「不,妳應該有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妳能做到的事。」
「但願如此。」
「我知道。」男人說。「我知道很多事情。只要妳可以的話,就請妳開始吧。就像妳每次所做的那樣。」
「我做看看。」青豆說。那聲音僵硬而空虛。我每次所做的事情,青豆想。
──村上春樹.《1Q84 Book2》
就算泥土都浸滿著雨水,整地的碎石子也不讓潭水滿溢,踏進外宮的範圍猶如行走水面,飛濺不起絲毫水珠,
通過寬闊的斑馬線,兩側是兩層樓高的常夜燈,右側有「下乘」的木牌,就算是天皇都要在此步行前往正殿。
往火除橋前有一株寬厚高聳的樹木,層層疊疊的枝葉彷彿已經過數百年的歲月,雨水落在枝枒長出新的生命,
被雨滴清洗透亮的木造橋面下,高處而來的涓涓細流緩緩經過,雙腳到達彼岸的境域以後,左側就是手洗舍,
清淨身心以後,看見鄰近有供給參拜者使用的休憩所,裡面有舒適的長椅、暖心的茶水,還有整座池水景色。
跟著高聳的木造鳥居前進,經過時點頭、鞠躬致意,就像在跨入除火橋前一樣,在神宮內這是常識般的行為,
灰白色的碎石步道持續綿延,有時候被濃蔭遮蔽、有時候是寬闊無際,然後是又另一座伴隨樹木共生的鳥居,
樹葉遮擋著雨勢,眼前出現神樂殿,設有祈願受付處,御守的樣式都簡樸到莊嚴的地步,神職人員表情肅穆。
在外宮,無論是房舍、橋樑或是思緒,都被隱蔽在繁濃淡不一的繁複翠綠之中,難以辨認現實與自然的界線。
等待友人選擇御守之時,詢問是否有神宮專屬的「御朱帳」時,神職人員輕輕搖頭,說神宮沒有專屬御朱帳,
就算有冠上神宮之名者,都是由法人協會製作,不代表是神宮的御朱帳,御朱印的樣式同樣簡樸,跟內宮同。
神職人員替自己書寫「御朱印」後,很好奇地詢問是否可以翻閱,「可以喔」點點頭後說,他就拿起御朱帳,
這是五年前在春日大社奉納的御朱帳,封面是藍綠色的花紋刺繡,印有金邊的春日大社字體,個人的第二本,
神職人員說,這樣的御朱帳很有意思,很像瞬間參訪到各地的神社、寺廟之感,他說謝謝後,帳本雙手遞還。
經過神樂殿後,宮內的道路更為開闊,神樂殿附近有一處明顯是人為的長方形空地,環繞的樹木群高聳參天,
這時候想到,或許這就是下次「式年遷宮」(註1)的位置,因為怎麼想像這般方正圈地,唯有本殿的格局,
果然,朋友回到大阪以後,詢問日本的同事,果然就是式年遷宮的場址,兩人拍照過後往前走,就是本殿。
在神宮哩,無論內宮還是外宮,都是看不到御神體的,甚至要隔著一道布簾與板垣參拜,表示對神明的尊敬。
踏進第三座鳥居就是本殿,從這裡開始不能攝影,因為這個緣故,很多遊人都在鳥居外拍照,對著白色布簾,
說實話,在神宮內看不到御神體是很正常的事,無論是平安神宮、明治神宮或熱田神宮的本殿都沒有御神體,
跟傳統的儒家或佛教信仰不同,就算神道認為萬物皆有靈,卻不會賦予神明固定的形體,也就沒有聖像崇拜,
神道不需要形體,因為萬物有靈,所以萬物皆是形象,眼裡所見都充滿智慧,這是自己接受神道的根本原因。
所以當友人出發前說,伊勢神宮是看不見本殿的,剛開始自己還以為本殿是不開放的,沒想到竟是這層意思,
謹慎地進入本殿,按照神道參拜之禮,衷心對豐受大神祈求平安之後,就在板垣外,撐著傘近看本殿的建築,
豐受大神是掌管食糧的女神,其正殿的樣式是承襲彌生時代至今的神明造建築,而且僅有伊勢神宮可以使用,
就算隔著雨絲及距離,還是可以看出支撐本殿的「棟持柱」、屋頂交叉排列的「鰹木」與「千木」傳統而優美。
參拜過後走出殿外,在鳥居前替三個同遊的老婦人拍照,年長的說要連拍三張,但是三張照片的表情都相同。
離開本殿往回走,跟著河水川流的叉路往右側行,樹木變得更加濃綠,依附於山坡的碎石道路能夠通往別宮,
從風宮、土宮,到順鋪石階梯而上才能抵達的多賀宮,都是木造的宮社,可能是剛過遷宮,充斥木材的香味。
因為下雨的關係,階梯顯得十分濕滑,拾級前往多賀宮時還沒有感覺,參拜後要從階梯而下,就要步步為營,
在外宮,很不像是走在神宮的境內,除道路外,唯一的界線就是森林的邊緣,彷彿是在山間尋找落腳的位置,
但是,或許就是這個緣故,讓伊勢神宮更為貼近於自然,不僅因本身的地位而受人仰望,而是存在就有意義。
再度經過神樂殿,來到休憩所前,兩人忽然很想到勾玉池內一探究竟,走進休憩所旁的步道,發現整片花朵,
在奉納舞臺前的沙洲上,種滿著綻開中的菖蒲,像是呼應著端午節氣一樣,紫色、白色、黃色的花卉鮮豔芬芳,
兩人都像初次乍見花蜜的蝴蝶,在菖蒲園間開心地逛遊,忘卻不停雨的苦惱,然後是高山的身影浮現於池中,
這時候我們都感到肚子餓了起來,這才決定回到除火橋,離開充滿自然與驚喜的外宮參拜,告別美麗的菖蒲。
伊勢神宮.外宮──
參拜地址:三重県伊勢市豊川町279
連絡電話:0596-24-1111(神宮司庁)
開放時間:1~4月5:00~18:00、
5~8月5:00~19:00、
9月5:00~18:00、
10~12月5:00~17:00
交通方式:近鉄・JR伊勢市駅徒歩約7分
近鉄宇治山田駅徒歩10分
官方網站:http://www.isejingu.or.jp/geku.html
註1:
式年遷宮──
神宮的本殿每隔二十年,依原型進行重建,稱為神宮式年遷宮或略稱式年遷宮,此制度定於天武天皇十四年,
遷宮原因為保持社殿清淨、莊嚴,最重要是跟木造建築的耐用年數有關,亦有包括傳承神明造建築技術意味,
重建後的汰換建材,將分給神宮內之設施使用,或是給各地神社重複利用,最近的一次遷宮為2013年10月。
式年遷宮不僅是伊勢神宮的重要事件,對日本人來說,亦是重要的事情,就連天皇都會特地至神宮參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