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伽藍中央聳立的五重塔,映襯著晴朗天空的湛藍,或許會靜謐守護著自己投擲到未來的希望。)
(回頭來看。人們不得不時常回頭來看,意義被拆解於細節之間、意旨被隱藏在後設的回憶之中。)
(第一次造訪的四天王寺,有一股歷史的氣味,漫步在寺境內就像試圖窺探自身的心境,障蔽四起。)
中年婦人已經把玻璃紙摺疊成只有原來的十六分之一大了。
全日空飛往熊本的六四五班機即將停止辦理登機手續。
──村上龍.《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存在的我.機場》
衷心盼望的溫暖氣候正在逐步展開,晴朗的日子將會增加,擺脫冬日長久以來的寒冷以及細雨。
在旅館的餐廳,我挑選到靠窗的雙人座位,獨自用起簡單的吐司、溫暖的熱茶還有禮貌地招呼,
當日報紙的頭條刊載,政府將提高消費稅的訊息、北朝鮮的飛彈威脅,有種難以言喻的疏離感,
旁邊坐著一位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男人,看起來像是因公出差。他皺著眉頭,熱咖啡正冒著煙。
對面的座位上,兩個來自臺灣的女孩,熱切地討論本日行程,世界在她們眼中散發燦爛的光芒。
想著明日早晨的班機、電鐵還有路線。吞嚥著食物,覺得喉嚨有些乾澀,不知不覺旅途快要結束。
我既猜不著開頭,亦想不到結尾。獨自的早餐,讓人覺得有點惆悵。
回到房間,著手整理和收拾行囊,反正等待的時間也沒有事情可做,直到中午時分,我們步出旅館,
避免浪費最後一日的大阪周遊券,我們搭地鐵轉乘谷町線,到天王寺的四天王寺前夕陽ヶ丘駅。
跟通天閣、新世界相同,四天王寺的周遭能夠感受到一股舊時代的氣氛,陽光灑落在石板步道,
邁開步伐,跟著簡易的指標前進,年長之人閒散走過,附近有孩童的聲響,可能是有學校或是幼兒園,
用十分鐘通過看似住宅林立的街道,左側的巷弄底突兀嵌著一扇寺門,再往前一個巷道就是南門。
四天王寺因聖德太子創立千餘年聞名,安置著本尊觀世音菩薩,還有以守護佛法聞名的四大金剛。
寺境的出入口眾多,占地也很廣泛,要特別注意路線的安排。
四天王寺的官方網站:http://www.shitennoji.or.jp/
走進四天王寺內,境道左側就是一整片的日式墓園和大黑天別寺,除了貪食的鴿子外,人煙稀少。
持續步行往內部,沒有多久就看見一座鐘樓──北鐘堂,還有一處方形設計的水池──舞臺講。
舞臺講以石橋把水池分為左、右兩邊,兩側的水池中央都有兩個方形的石製、木製臺座,爬滿烏龜,
水池兩旁的櫻花皆已凋落,剩餘的兩、三株櫻樹夾雜著綠葉,勉強維持著柔弱的粉色花瓣。
再往前走,就是四天王寺中央的五重塔。塔的高度映襯著天空的湛藍,這就是伽藍(寺)的中央,
我們依序參拜金堂、講堂,大阪的四天王寺在第二次世界戰爭時,同樣受到嚴重的戰火波及毀壞,
現存金堂內的配置,經過歷史學家與建築學家藤島亥治郎的修復以後,完整重現佛堂的原貌。
金堂內的四大金剛像、壁上的佛傳圖以及中央的觀世音菩薩,傳達著一種肅穆莊嚴之感。
看過五重塔內的展品後,選擇往回到西大門,門的兩側供奉著親鸞聖人和弘法大師的修行雕刻像,
親鸞聖人是淨土真宗的創始者,生於鎌倉時代;弘法則是真言宗的祖師,就是為人熟知的空海和尚。
西大門又被稱為極樂門,就是佛經所言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位,具有中國風格的樓門底下,
放置著一個祭拜用的香爐,以及像是船舶上控制方向的迷你船舵,稱之為「轉法輪」,指傳法不斷。
在西大門的周圍參觀時,旅伴又感到無聊疲憊,我就獨自在周遭觀看過一遍,然後我們就踏上回程,
再度來到舞臺講,我想往庭院的方向參觀,旅伴卻說她感到飢餓,我只好看過龜井堂後離去。
回程的時候,通過一整片的墓地,然後出現一座充滿歡樂歌聲的幼兒園,簡直就像是輪迴一樣。
(在龜井堂的池水前是不能照相的,這是很不好的錯誤示範。)
離開四天王寺之後,我們再度來到心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