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的舞臺,未用一根鋼釘、膠劑接縫,憑藉著橫木與橫木的交疊,就這樣屹立了百年、千年。)


(在清水舞臺前,直望而去,這裡的風景似乎都沒變,只有春櫻、夏草、秋楓、冬雪在變。)


(想要在清水寺、金閣寺內吃上一次抹茶、糰子,這次則實現在清水寺境內的忠僕茶屋。)


我們散步就算回來晚了,我還能在我的玻璃窗上看到落日嫣紅的反光,可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Marcel Proust.《Du Côté de chez Swann.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憶逝水年華.第一部)》


習慣之後,穿著和服的感覺會愈來愈輕鬆,挺起胸膛走路不再痛苦,可是腰帶仍繫得緊緊的。
離開地主神社之後,順著參拜路線往下走,會經過第一條叉路,可以選擇下階梯往音羽之瀧,
而多數人選擇的,則是沿著山壁而走的順路,從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整個清水舞臺和京都市景。
不幸的是,沿著山壁而建的奧之院、阿彌陀堂都正在整修中,所以就少了一點能參拜的地方,
說實在,動線也變得有些擁擠,這條參道上很多人會佇足拍攝清水舞臺,因此人潮真的很壅塞,


宛如連假時期的中山高速公路。




(2010年秋.清水寺)


(2010年秋.清水寺)


(2010年秋.清水寺)


(2010年春.清水寺)


(2010年春.清水寺)


(2009年夏.清水寺)


稍微等待,就有觀賞清水舞臺的好位置,這裡的風景似乎都沒變,只有春櫻、夏草、秋楓、冬雪在變,
人為的東西是不可能沒有變化的,可是唯有四季照著時間的腳步,盛開、凋零,然後再度盛開、凋零。
對我而言,清水寺的意義在於此,舞臺是四季的襯托、泉水是時間的聲響,在自然之中,我們是渺小的。
唯有認識到這種渺小,才能體會到世界的巨大,有時候建築不一定會完整保留下來,可是意念常在。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總覺得清水舞臺下的櫻花,沒有秋天的楓紅來得茂盛、塊麗。


還是,初生沒有夕暮來得豔麗?




(春季.清水寺門票.上為2013年、下為2010年。)


(夏季.清水寺門票.2009年。)


(秋季.清水寺夜的特別拜關,補2010年,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拍,還好有留門票和票券的習慣。)


(冬季.清水寺門票.2010年。)


這天的天氣很好,能夠輕鬆眺望京都市的景色,京都塔變得像積木玩具一般矮小,整個市街有些抽象。
離開清水寺境內的高地,繼續往下走,會經過沿山壁而長的原生林,然後180度的下坡彎路後,
就會抵達清水寺櫻花開得最茂盛的一段道路,沒多久經過上次賞夜楓打發晚餐的茶屋之後,
就到音羽之瀧的前方。說起來,清水寺本就稱為音羽山清水寺,音羽之瀧是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不過,礙於人潮太多、旅伴不勝腳力,我們就沒有排隊去享用充滿潔淨、神聖的音羽之瀧了。











離開音羽之瀧後,穿過清水舞臺的正下方,在池塘之前,我們看見了「忠僕茶屋」。


忠僕茶屋是個相當熱情的茶屋,所以當下想也沒想,就直接走進了藍色門簾的茶屋入口,
招待我們的女服務生很可愛,雖然我們用有點差的日語跟她交談,她還是努力的要表達意思,
在找錢的時候,還不小心數錯了,讓我們都笑了起來,後來她還主動幫我們拍了相片,真是很棒的服務,
而且,只要有客人進來,茶屋的老闆(看起來很像)就會主動招呼,然後盡量騰出位置來,
還好,我們先進來,後來就陸陸續續有很多的遊客進來,可能是接近下午茶的時間,客人絡繹不絕。
就味道來說,畢竟忠僕茶屋不是專賣抹茶的,所以抹茶的味道顯得有些淡薄了,苦味沒有很深刻,
倒是附的和菓子味道不錯,讓人想要再吃一塊,味道很甜,可是不會很膩,算是特色之一吧。


穿著和服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屋裡,真的很有江戶時代的風情呢。
──這是忠僕茶屋的日文介紹,我記得之前有臉書的粉絲專頁,不過現在找不到了,可以點我喔。















離開忠僕茶屋後,就會經過水塘,水塘附近的櫻花都開得很茂盛,很多的家庭出遊,有很多的孩子,
櫻花片片掉落在水面上,猶如初雪一般,顯得極為美麗,在還未見到哲學之道前,是我內心的第一名。
烏龜小巧的縮在岩石上,像是同樣在欣賞眼前的美景,靜止不動,只是等待下一片落櫻飄過。
再往前走,就回到一開始的仁王門,人潮仍是很多,有要趁著管制前入場的;有再等待夜櫻的,
清水寺,似乎看盡了人世間的一切,只是隨著四季緩慢的改變,在自然之中綻放它應有的姿態。











──要看更多清水寺的照片請點我喔,我是粉紅連結^___________<。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