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擁有澄清藍色天空與海風的島嶼】

九點四十五分當我離開了充滿廢氣還有嘈雜聲的這座小島,
整個眼簾映入純藍色的景色而我正融入在這裡。
到達金門的時候靠海的機場讓我想到日本和香港填海而造的機場,
老實說我很喜歡機場,寬敞的大廳坐立不安的旅客忙碌的地勤人員都讓我感覺自在,
當我們步下飛機時迎面而來的鹽巴味海風讓我們一下機就能感受得到,
而且海風像是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感覺沒有過多的屏障這個更小的島嶼確實被海緊密聯繫著。
作家李欣頻在她的旅遊書內介紹希臘是「一個把全世界藍色都用光的地方」,
我認為金門的天空也是那種純淨的藍,妳感覺不到有特殊的瑕疵,
天氣很熱天空很藍筆直的柏油路延展在綠色的森林邊,人煙稀少。
在金門的道路上直到民國八十四年才擁有所謂的紅綠燈,
除了熱鬧的金城街道之外你想要在平常的道路上看到超過十個人很難,
當然我是說除了旅行團除外。
路上連士兵也很少看到,這個職業是支撐起金門經濟的命脈,
如今除了觀光客以外就是從對岸來的觀光團還有偷渡來的大陸商品,
很難想像當初那些守護台灣疆土的士兵看到眼前此景,
是否會認為當初的自由有點來的太容易也太輕易失去。



【在坑道內尋找遺忘已久對黑暗的嚮往】

如果說要在坑道裡面喝高梁酒一定會跌到樓梯的最下方黑暗的深處,
坑道裡面有很涼的海風從我們認知中的出口吹向坑道裡的每一處,這裡空氣新鮮,
從由陽光灑落的入口開始是一堆精神標語讓我既視感以為這裡曾經有人熱血激昂的揹著步槍走過,
然後從入口開始(那個對我們來說稱為入口的東西)是黑暗的通道,
濕漉的花崗岩地板岩壁潮濕的讓人每走一步和樓梯時都需要小心謹慎,
在黑暗中即使路旁都有藝術小燈的照亮,卻增添了坑道內的神秘感,
經歷了樓梯以後豁然開朗在眼前的是躺在黑暗中的海水以及兩端的遙遠光亮,
可以隱隱約約聽到海水拍打岸邊岩壁的聲音不斷來回的有力聲響,
沿著岩壁慢慢的往光亮處推進,沉默的海水湖靜靜的用深綠色的神色觀察你的舉動,
那令人屏息的花崗岩柱聳立在其中讓人覺得多說一句話都嫌多餘,
好不容易走到光亮的前頭,越是靠近海拍打岩岸邊的聲音也就越清楚,
然後終於變成了超過想像的大分貝在耳邊用難以想像的頻率在呢喃,
然後我試著背對著光走,轉身,然後面對著光走,
昔日用來讓海軍小艇進出的入口已經被堵住了,厚重的石牆被海水不斷撞擊,
好像要訴說在這裡軍人的國魂還未曾死去,
只是在這裡,已經沒有軍人沒有小艇沒有砲彈沒有碼頭,
只剩下觀光客的相機聲,和著潮水聲此起彼落在黑暗的坑道中。



【從這裡任何方位都可以看到海!】

那是從明朝到現在的一座實心塔,文台寶塔。不能讓人進入的寶塔沒有意義,
就像白蛇傳裡的雷峰塔倒塌後再重建也失去了她原來的意義,
只是好像不論是什麼地方,都會有幾則古老的傳說和確切的歷史。
在文台寶塔的後方是一座更高的小山丘,有石砌的涼亭還有哪一位文人留下的「觀潮」兩個大字,
從這裡可以看到海。海和天的交際線以及不知名的島嶼,
在金門的任何行程車程距離都不會太遠,
有時候上車開個兩三分鐘就到達了下一個景點,任何景點好像都很靠近海,
如果有高一點的地勢似乎都能「觀潮」在任何地點,
這是很棒的一件事任何方式都能看到海。
而且當每一餐都是海鮮的時候,新鮮到不行的口感讓人懷疑這裡的潮流不曾經過台灣。
也許是因為這裡時常缺水也許是因為海洋離陸地太近,
沾在身上的每一處都會有鹽巴的味道和海風吹拂,
(老實說這個情況讓我回到台北後不能適應這裡的濕黏空氣)
如果沒有戰爭的話這裡我想應該是最好的度假勝地,
就從這裡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海的觀點來說的話,我很喜歡。
即使當天下午在水頭村聚落發現很棒的建築上也殘餘著些許的鹽味,
在這裡逃不過海風的吹拂也逃不過海水的侵襲。



【太武山亡靈們的公墓以及眺望遠方的方法】

早上爬山對任何人來說當然都是好事,尤其是上山之經過的忠烈祠和一群亡靈們的墳墓,
太武山基本上來說不算是山,而應該是太武丘陵才對。
即使沒有很高的海拔要登頂太武山依然要有很堅忍的毅力,
才能在蔣公親手提的「勿忘在莒」四個大字前享受從海面上吹來的舒服海風,
在公墓的前面太武山的底下聽說是空新的裡面駐紮著軍隊,
那裡面到現在還是管制著不能讓人隨意進出的更令人驚訝的龐大坑道連結所,
太武山是空的這件事讓我爬山的時候很小心,除了鳥叫聲還有能看到港口的風景,
從「勿忘在莒」眺望遠方的話需要很強的專注力才能分辨大海與天空的交接處,
在往上爬是宋朝就建立的「海印寺」,從這裡的風景也很好。



【自由伴隨著戰士亡靈的彈孔】

在偶爾幾棟建築上能看到彈孔的痕跡,尤其是在靠近古寧頭戰史館附近的村落,
有當初共軍佔領這裡成為暫時軍事基地的房子上,充滿了彈孔痕跡。
只是在這片斑駁的牆上完全分不出來子彈究竟是誰遺留下來的,
整片牆上的彈孔像是被螞蟻們鑽出的洞,
這裡的農民們也常常在附近的田裡挖到一具具被埋葬的人骨,
去想像這裡有人曾經為了守護現在的國家而戰鬥的身影,
我們回饋給了這個社會什麼又對自己抱有什麼樣的期望。
在參與戰爭的人們離鄉背景把命賭在這樣一座小島身上,
他們拿起步槍跟不認識的陌生人廝殺,殺人或者被殺都聽天由命。
有時候在行使自己的自由之前我會先去想想,
幾十年前為了我們或者更以後的我們的人犧牲時的身影,
因為我們是在這裡的情況下享受到的自由應該是更顯珍貴,
而不是濫用自由或者揮霍信任。



【步行前往戰爭的場所還有不間斷的坑道以及遇上難得的大雨】

小金門是在金門本島旁邊的一塊烈嶼,只需要幾分鐘的船程就可以到達。
這是這次的旅程中最接近海水的一刻,船硬生劃開藍色的海水,
只要右轉三十分鐘就能到達對岸的廈門,當然我們沒有那麼做,
只是筆直朝小金門而去。
一踏上這塊土地似乎比金門更為茂盛的樹林和更為軍事化的設備,
穿過更長的一條坑道四周海潮跟隨著你的腳步在你的腳邊呼吸,
這條坑道還有一座軍事迷彩橋連接著因為海水侵襲而裂開的隙縫,
ㄧ個接著一個的坑道雖然沒有上一個瞿山坑道來的那樣絕對性的黑暗,
在這裡陽光灑落在洞與洞之間的空隙中讓這裡充滿著光亮,
迷彩的軍事觀測站讓這裡使人感覺緊張卻又震懾於這邊的自然之美,
花崗岩在這裡被敲碎被連接成坑道然後發揮守衛和躲避的作用。
走出坑道後不用像上次一樣走回頭路,
這次走出了坑道的出口之後,(究竟是所謂的出口還是入口)
就到達一個小村莊在這裡用過午飯之後,下午突如其來下了一陣大雷雨,
我只能說在這之前還好先眺望過廈門了,否則就無法如此清楚的看到對岸吧。
後來的陣雨真的就像是傾盆大雨般的傾瀉而下,
雖然這沒影響後來參觀的行程,只是看著這滂沱大雨想像這裡難得下雨,
是不是我們也多少帶著點幸運的成分在。



【民俗文化村馬山觀測站與高梁田】

第三天早上穿梭在熱鬧的菜市場街道裡去看那位於熱鬧市場中央的節孝牌坊,
下面的彩色風獅爺小巧的讓人有很逗趣的感覺,不過那卻是金門島上最有法力的一尊風獅爺。
我撫摸著他身上的彩色顏料和那不可思義的臉龐令人不經意的忽略這裡的吵雜,
後來在參觀八二三戰史館時終於讓我發現了廣大且深的高梁田,
就像是法國的薰衣草田一般高梁田蔓延無邊無際,
累累的稻穗垂掛著隨著海風吹拂而搖曳,美不勝收的讓我能理解,
為什麼高粱酒的口感會這麼順口的原因。
(基本上在那邊每一餐都能喝到高粱酒,還有高達五十八度的酒真的很辣喉)
我想不論是高梁田也好或者薰衣草田也罷,
只要直站在中央往四周一看就能感覺遼闊,鬆軟的土地舒服的風。
還有金黃色的稻穗搖曳的蹤影。
戰史館的行禮就像是複習國中的歷史台灣篇,只是能看到當時的照片真的很令人無法想像,
我們是什麼時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馬山觀測站可以看到附近的島嶼,大的小的各種形狀的還有各種樣子的都相當清楚,
在坑道長又狹窄的通道裡只夠一個人通行,然後在這裡我們眺望遠方,
距離海很近的地方,用望眼鏡能夠看到有人正在沙灘上做日光浴。
最後的民俗文化村就像是風景民信片一樣的呈現在我眼前,
交落排列有次的閩南紅瓦磚房子整齊的排列著,
上揚的屋頂間隔的通道還有仍然在使用中的井。
事實上在文化村裡賣的蚵仔煎才是最負盛名的當地名產,
在臺灣有誰能夠滿滿的一盤蚵仔煎都是蚵仔,
重點是還很便宜好吃。



【當地雷離開了一忘無際的白色沙灘之後】

步行在每個海岸的防風林邊就可以隨處見到這種標誌---「雷區!危險!」,
不輸給台灣任何地方的海灘是水鳥棲息和籬笆圍繞的場所,(也許也不會輸給峇里島)
我去想像海灘上的哪邊曾經被砲彈所擊中激起重重的沙塵。
白色沙灘如今沒有人打擾的躺在海水的潮汐之中,安靜的。
也許某一天國軍會把自己埋藏的地雷會被清除了一乾二淨,
那個時候金門也許失去了那麼一點點戰地的風情,
而且為了這座沙灘是否會湧入更多的觀光客和人潮掩沒這座小島,
刺眼的陽光在閃耀聳立的志士亡靈的墓提醒我們不可忘了歷史的過程,
去感受整座島的人文風情還有納四處都能感受到的海風,
想像著再過五六年這裡也會變成更為先進的觀光地區,
當地雷遠離了白色的沙灘之後,
我想除了戰爭的痕跡以外是乎還多了一點點靠近海水的機會。



【金門國家公園】(http://www.kmnp.gov.tw)

金門位處福建東南沿海,雖僅是孤懸外海的蕞爾小島,
由於歷代人文薈萃,蘊育豐富人文騰躍史乘,留下甚多文化史蹟與傳統建築;
在近代戰史上更因經歷了古寧頭大戰、
八二三砲戰、九三砲戰等多場戰役,而留下多處代表性戰役史蹟紀念地;
並因長期實施戰地政務體制,保存了一個相當完整而特殊的自然生態體系,
為保護此等珍貴襲產,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金門國家公園,
成為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亦是第一座以維護戰役史蹟、
文化資產為主且兼具保育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