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我們從不沉澱,在電影上映日的當天就寫下觀後感、看完書馬上就記下心得,那都只是過程而已。)


(最近發現,京都街道的印象,愈來愈鮮明,那時我們總是在散步,重點不是目的,而是散步所見的美好。)


(現在留在我十歲腦袋裡的明治神宮印象,也僅有那鋪滿碎石路的參道,照片早已斑駁,但記憶卻很鮮明。)


雖然到後來,一連串的生活經歷讓我明白,當一個旅人乃是我的宿命。--切.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最近發現,對京都街道的印象,好像從去年回來以後,益發的鮮明起來,留在腦海中的不是神社,
而是每一次前往神社時,我們所走過的道路,有從巴士站開始走的參道、有從地鐵站開始走的參道,
不論是哪一個道路,我們都朝著一個目的地而行,但是沿途的所見,還有跨步而行的街道空氣,
都在體內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金閣寺道旁的麵包店、摩斯漢堡;銀閣寺道的郵局支店、泡芙店;
清水寺道旁販賣貓刻木雕的老店、糯米糰子店;下鴨神社旁寧靜的住宅區,神社逐漸在我腦海成為配角。





















這是很偶然的感受,但卻讓我又感受到京都不同於其他觀光地區之處,回顧我們在本島旅遊,
一定是被遊覽車載到某個觀光景點,然後下車賞完,到下個景點又要重新上車前往,路途中的風景單調。
不過在京都不是,走過的道路、巴士經過的街道,彷彿都有自我的呼吸一般,(尤其是地面電車「嵐電」)
相當吸引人的目光:四条的繁榮、清水沿山坡而建的木造房屋、平安神宮附近充滿藝術氣質的美術館和建築,
就算目的地分別是錦市場、清水寺或是平安神宮,都不只能欣賞到一處的美景,這才是所謂的特色。



這麼說來,最讓我懷念的兩條參道,應該就是前年十一月底的金閣寺道,還有四月初的銀閣寺道。
還記得我們去金閣寺的那天,整個上午都待在嵐山亂跑,走過常寂光寺、野宮神社、竹林還有天龍寺,
午後搭著「嵐電」回到洛北,原本是想轉搭巴士直接到最近的入口,不過想想只有一站,又決定散步而行,
不過這一段路卻讓我們走了快要一個小時,途中經過小胖子的牛排店、摩斯漢堡還有甜點店,
好幾次都讓我們想要放棄,不過沿途的景色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銀杏葉、台灣料理店還有神社,
最妙的是從停車場能看到山上「五山送火」的「大」字,頓時覺得相當有深獲,而且讓我們雙腳很有感覺,
雖然之後我們在旅途中,常常責怪自己的選擇,卻對於那次的步行印象深刻,說過說,但是很有趣的經驗。



















在四月初櫻花季,我們從哲學之道轉進銀閣寺道,準備拜訪銀閣寺的庭院,哲學之道的店家已經很豐盛,
從櫻花到疏水道,這狹長的步道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原本走到盡頭是相當累的一件事情,
不過一進到銀閣寺道,回頭看哲學之道的櫻花更是美景,而且街道上不時飄來的食物香味,
讓人覺得這樣的開店法則真是恰到好處,在靠近山坡的神社或寺廟,參道上總是有較多的小吃店,
包括清水寺也是如此,讓我們在疲憊的時候能夠稍微補充一點體力,從糯米糰子到泡芙任君挑選。













我想,或許我也是喜歡散步的吧,所以才會甘心這樣一直走下去。如果沒有開頭的辛苦,哪有抵達終點的喜悅呢?
或許,參道總是那樣悠長、碎石步總是那樣不平整,都是為了讓我們低著頭、反省著內心吧,
走在參道的時候,因為有很長的時間期待,所以效果就被拉長了,感情顯得清澈,有這一層意義在。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