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21300871-1245389126

 (從《鳥人》的觀影中,讓人聯想到米基.洛克在《力挽狂瀾》裡的演出,皆是為了探討存在的電影。)

 

fb_share

(說到戰爭題材,你最先會想到哪一部電影呢?對我來說,是HBO製作的迷你劇集:《太平洋戰爭》。)

 

(就要接近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這一年的諸多電影,都讓我聯想到08年到10年的電影,這是篇感想。)

 

 

「在辛苦的活著之中,你會付出代價,你會失去所愛的一切,但我仍然會站在那裡,而我仍然是我。」
──Mickey Rourke.《力挽狂瀾》(The Wrestler)

 

 

趁著年假,接續看完《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與《鳥人》(Birdman)兩部奧斯卡入圍強檔,
前者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執導、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主演的改編傳記電影;
後者是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搭上年邁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主演。
《美國狙擊手》在講述狙擊手凱爾的一生,除了帶有戰爭英雄的傳奇性,還有對自己的內心拉扯過程,
從電影的開頭,凱爾就射擊瞄準到伊斯蘭婦女與孩童,此時他還能說服自己,這是為守護同袍的性命。
但是到電影的後半段,凱爾面對撿起火箭筒的孩童,則是紅著眼眶、細語說「丟掉它」、「別撿起來」。
布萊德利光是憑藉這一幕的表現,個人就覺得把《美國狙擊手》的意義彰顯出來,這是一個矛盾的拉扯。

 

maxresdefault

擅長拍攝戰爭題材的克林.伊斯威特,從《硫磺島的信》的宏觀檢討,開始反思到戰爭對個人的影響。

 

很多影評人將《鳥人》視為米高.基頓再起的經典之作,這位過去的蝙蝠俠,充分詮釋出荒謬的現代性。
《鳥人》的內容以描述年邁、過氣的明星──雷根.湯普森,試圖在百老匯演出舞臺劇,重振演藝事業,
不過,一切都不如湯普森的預期,臨時的換角、大牌的演員、資金的籌措.甚至連父女關係都來到冰點。
導演以大量「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連接劇場內每個人物的交錯與片段,拼湊出強烈的衝突與吶喊,
除此之外,導演還不斷地具現化湯普森的內心世界,飛翔的湯普森、自我的呢喃,還有超能力般的移動,
這些拍攝手法,讓電影試圖在薄弱的劇情裡,找到內心活動的演繹,充滿後現代感與魔幻寫實的風格。
個人認為,《鳥人》的經典不是導演如何有效處理這些現實議題,或者說,不是試圖再現米高.基頓。
而是導演刻意把現實社會的荒謬,以諷刺又瘋狂的方式表現出來,像是傲慢的劇評家就是一則顯例──
當電影的結尾,湯普森在舞臺上自殺未遂之後,他的劇作卻得到了世人的高評價,這是可以想像得到。
最諷刺的是,就連好友兼經紀人都高興不已,他不關心湯普森自殺的原因,而是告訴他:「你上頭版了!」

 

birdman-levitation

再仔細看舞臺劇的對白,每一句不是都呼應出湯普森(或現代人)的心聲嗎?

 

雖然,影評對於兩部片都有很高的評價,《美國狙擊手》與《鳥人》確實也都有各自的優點與擅場,
不過,前者讓人想起《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而《鳥人》則有《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的影子。
跟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的成名作《危機倒數》相比,《美國狙擊手》的敘述顯得太過於平面,
導演專注在人物的歷程,對戰爭的背景沒有過多描述,此舉使得凱爾的軍旅生涯看起來十分片段、零碎,
這四次片段參與戰爭的過程,無法讓觀眾對凱爾的心理變化產生認同感,而是流於美國與伊拉克的對抗。
相較來說,《危機倒數》則是把焦點都放在戰場,每一次拆彈的過程、每一段的對話,就能夠帶出劇情。
個人的情感決定了拆除小組的存亡,每一次的拆解都像是一場賭注,這樣的呈現更細膩於對戰爭的體現。

 

39db7d14

7

雖然是題材上的不同,不過《美國狙擊手》還是無法跳脫傳記題材的侷限性。

 

說到「東山再起」,把《鳥人》的米高.基頓與《力挽狂瀾》的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聯想就很自然。
《力挽狂瀾》沒有《鳥人》這樣魔幻的劇情、諷刺的對白、具現的呢喃,完全是過氣摔角選手的寫實人生,
當米基.洛克飾演的羅賓森被醫生告知,心臟無法再負荷高強度的摔跤比賽,否則會有失去性命之虞,
羅賓森開始活得踏實,試圖修補父女關係,可是他仍然無法忘懷摔角,於是他最終再度踏上心愛的舞臺。
再看一次《鳥人》,不覺得劇情十分類似嗎?同樣是孤注一擲、同樣是父女關係,讓人不聯想都難。
可是,看過《力挽狂瀾》對所愛的執著已經勝過生命,《鳥人》裡湯普森的自殺就顯得有點卑微可笑。
或許,這就是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不同,《力挽狂瀾》是寫實的,就算會賭上性命還是要放手一搏,
《鳥人》是內省的,眾人追逐虛幻的舞臺,最終就連自殺都顯得荒唐可笑,沒有人還會再關注身邊的人,
唯有社群網站上的粉絲人數、推特上的轉推次數,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後現代(或現實)的世界。
但是,兩部片在講述的,同樣是「在辛苦地活著之中,你會失去一切」,《力挽狂瀾》中的羅賓森會繼續存在,
反觀,《鳥人》中的湯普森,最後卻明白自己始終是時代的產物,就算上了頭版,仍不見真實存在的自己。

 

 

 


對我來說,我還是喜愛寫實感十足的《力挽狂瀾》,縱使我們什麼也做不到,卻可以為了自己而存在。

 

 


延伸閱讀:

page.393 《力挽狂瀾》的感想

page.426 《型男飛行日記》與《危機倒數》的評論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