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679.JPG 

(進入長野縣之後,眼前所見盡是高山,林相也有所改變,路上偶然會見到積雪,接著就來到中山道。)

 

IMG_8705.JPG

(在馬籠宿的「馬籠館」享用作為午膳的「會席料理」,想像江戶時代的旅人,徒步走過眼前的模樣。)

 

IMG_8673.JPG

(馬籠宿的附近還有「妻籠宿」,同樣是江戶時代的「宿場」,皆有傳統的木造房 屋群聚落留存下來。)

 

 

 

我從前也是這樣的。當我才十三歲的時候,世界還更單純。
只要努力應該就會有回報,語言應該是有保證的,美好應該是會長久留存的。
──村上春樹.《舞.舞.舞(上)》

 


在越縣合併政策下,併入岐阜縣的「馬籠宿」,就位於長野縣高山環繞的山腰口,緊鄰中央自動車道。
舊時的「馬籠宿」是中山道的「宿場」之一,取「馬宿」(馬廄)與「旅籠」(旅舍)結合命名而成。
作為德川幕府時連結江戶(東京)與京都的中山道,設有高達六十九個宿場,宿場就是古代的驛站,
供有馬匹休憩的「馬宿」、旅人過夜的「旅舍」與「茶屋」等,甚至備有大名或官吏宿泊的「本陣」。
當時,德川家康為建立「參勤交代」制度,整備「東海道」、「中山道」以及「甲州街道」的宿場。
而所謂的「參勤交代」,就是各地大名(首長)每隔六個月,就必須前往江戶向將軍報告政務內容。
表面上是交代政務、處理勤務,實際上是幕府控制武士的手段,目的是要讓大名沒有時間意圖謀反。
這樣的制度,卻意外促使了商業活絡,不僅參勤途經的宿場規模壯大,就連江戶也快速發展起來。

 

IMG_8688.JPG

  

直到現代化發展,電汽鐵道、快速道路及飛行取代了舊有的移動模式,宿場才隨著時間逐漸沒落。

 

IMG_8711.JPG

再說得簡單一點,「參勤」指的是拜謁將軍述職,「交代」則是返回各藩國,每次往返都耗費巨資。


馬籠宿以地形分成三個部份,上坡處稱為「馬籠宿上」,下坡是「馬籠宿下」,另有更高處的「馬籠峠」。
巴士在「馬籠宿下」停車,我們先到「馬籠館」內用膳,料理屋建造得就跟江戶時代的料理屋相同。
午膳是以會席料理的形式為主,有熱呼呼的蕎麥麵、炸雞塊、雜煮以及漬物,配上紅味噌十足暖胃,
商家特地送上當作甜點的甜柿餅,配上熱煎茶恰到好處,就算漬物有些過鹹,依然無法阻止美味入口。
說起來,「馬籠館」的二樓是料理屋,第一層則有茶屋、店鋪,室內的景致可以遠眺南阿爾卑斯山脈,
空屋一人的茶屋內,僅有直立式暖爐上的銀製茶壺,不斷溢出溫熱的氣息,令人感到些許的溫暖。
這裡的氣溫已經跟市區不能相比,幸好有帶上手套跟圍巾,加上午餐的飽足感,讓我們有體力上路。

 

IMG_8695.JPG

IMG_8701.JPG

IMG_8714.JPG

 

走出到「馬籠館」外,可以看見中山道的石碑以及標示距離的路牌,不論是東京或京都,都還在百公里外。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