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404.JPG

 

 

 

這座曾經在教科書、旅遊書、電影上不斷出現的陵寢,
象徵印度文明的建築物,
就這樣佇立在自己眼前。

 

 

 


  前往泰姬瑪哈陵,要先通過熙來攘往的圓環,還有一座沙賈汗花園。
  花園內看不到太多的花卉,倒是有一列現代的駱駝商旅,靜候園道旁,準備乘載遊人至泰姬瑪哈陵的售票處。那些都是高大的單峰駱駝,有著長長睫毛、纖細四肢,身後拖著一臺兩輪的移動式棚架。走過花園之後,就是售票口。
  泰姬瑪哈陵的參觀券,確實是印度最昂貴的票價。但是,那也不過才新台幣三百七十五元而已。
  拿到票券,可以到旁邊換取礦泉水與鞋套,接著就要通過安全檢查口。在印度,除了少數地方(機場或是德里神廟),很多安檢都流於形式。在泰姬瑪哈陵,通過閘口之後會檢查背包,但是檢查官是跟另一位檢查官談著話,順帶迅速摸過一遍背包的內容物就放行了。這樣的檢查方式,真不知道有沒有安檢的必要。

 

IMG_6355.JPG

IMG_6357.JPG

IMG_6363.JPG

IMG_6371.JPG

IMG_6375.JPG


  走進陵寢內,第一個映入眼簾是雄偉的拱門,光是尺寸就比胡馬雍陵寬闊好幾倍。雕花的門柱兩旁寫有可蘭經文,據說紅花雕飾上,本來鑲有各地的寶石、玉石,但是英國人來到印度後,就此把寶物都收刮一空。
  穿過大門,眼光立刻就被白色的泰姬瑪哈陵給吸引住。
  這座曾經在教科書、旅遊書、電影上不斷出現的陵寢,象徵印度文明的建築物,就這樣佇立在自己眼前。跟著花園中央的長形水池望過去,泰姬陵正好呈現左右對稱的完美模樣。比起平面印刷或是翻拍的形象,實際用雙眼凝視著泰姬陵,可以直接感受到壯麗的氣勢與光影下變換的色彩。
  內心的感動,自然是不言可喻。

 

IMG_6385.JPG

IMG_6422.JPG

IMG_6435.JPG

IMG_6447.JPG

IMG_6479.JPG

IMG_6480.JPG


  緩步向前走近,泰姬瑪哈陵留存在相機記憶體的空間愈來愈多,你知道她在那裡,但就是離不開眼睛。踏上第一層階梯,繞到側面,更可以看出陵寢並不是完整的四方形,而是設計成正八邊形,無論哪一面看過去都是對稱的模樣。陵寢側面的遊人較少,我們就坐在這裡的石階上稍微休息,偶爾站起來拍幾張照片,或者忽然間想起凌晨的約定,但是沒有看到熟悉的身影。無聊到在鏡頭前,練習拍攝跳躍的動作時,有一個女子靠近過來。
  「能不能幫我拍一張『跳的』。」她用字正腔圓的中文說,我沒有拒絕的理由,只可惜她是用智慧型手機請人拍攝。沒想到,在印度遇到的中國人很多,而且還有獨自旅行的女性,真不簡單。
  意識到時間,我們就順勢往泰姬陵的內部而去。

 

IMG_6506.JPG

IMG_6507.JPG

IMG_6512.JPG


  從踏上陵墓的階梯開始,就要有套上鞋套或脫鞋的動作,否則就會被擋在門外。慣於赤足的印度人,來去自如,完全沒有停下腳步,反觀遊人就會多上一道手續。
  跟許多被掏空的印度式陵墓不同,泰姬瑪哈陵的陵寢內,不僅有象徵性的棺木,還有搭配棺木樣式的大理石雕花屏風,屏風上的手繪花朵色彩奔放、栩栩如生。垂掛於陵寢中央的吊燈,在陰暗的墓室內顯得光彩無比,就像把宇宙的恆星都集中起來般耀眼。繞上一圈,想像沉睡在更地底的皇后,她的名字將永世被人紀念。
  令人唏噓是,建造這座泰姬陵的皇帝沙賈汗就沒這麼幸運。

 

IMG_6531.JPG

 

IMG_6542.JPG

IMG_6543.JPG

 

IMG_6555.JPG


  陵墓落成沒有多久,沙賈汗之子繼位,就將沙賈汗囚禁於阿格拉堡,僅能憑河眺望愛妻的陵墓,直到抑鬱而終。
  於是,離開泰姬陵的下一站,就是用過餐後,前往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同樣是用紅磚建成,乍看之下與德里紅堡有些相似。不過,實際來到城門前,感受堡壘層層疊疊的視覺效果,頓時覺得若是德里紅堡能用寬闊來形容,那阿格拉堡簡直就是堡壘中的藝術品。門前不對稱的兩座圓柱塔樓,被左、右兩旁的城牆夾擊,正好在三角形的頂點處開了城門。對於習慣印度追求對稱的建築技巧來說,這樣的設計不僅新鮮,而且不失美感。
  阿格拉堡的內部,也很有特色。草坪連接著長樓,長樓另一頭又是整齊的草坪,而且都帶有不同的風情,像是經過不同的工匠之手、不同的年代才完成的城堡。經過樓房,屋頂下有時候會看見六芒星;有時候廳堂內是刻滿文字或圖騰的房柱;有時候會迷失在多個通道的叉路前。在想像著建築意義與歲月痕跡的同時,有可以領略到堡壘作為其功用性的一面。
  然後,來到阿格拉堡的制高點時,回頭就可以看見亞穆納河,還有聳立於河邊的白色淚珠,泰姬陵。
  往前走,會看見有一間未開放參觀的空室,那就是沙賈汗晚年眺望泰姬瑪哈陵的地方。這種眼見觸手可及,現實卻相隔甚遠的焦心之感,確實能夠讓沙賈汗折騰不已。從阿格拉堡高處拍攝泰姬陵,未必是最清晰或最美好的角度,但是,這卻是沙賈汗朝思暮想的瞳孔裡,最終見到的泰姬瑪哈陵。

 

IMG_6595.JPG

 

IMG_6604.JPG

IMG_6617.JPG

IMG_6657.JPG

IMG_6664.JPG

IMG_6690.JPG

IMG_6720.JPG

 


  結束阿格拉堡的參觀,導遊司機帶我們來到河對岸的「小泰姬瑪哈陵」:比比卡.馬克巴拉陵,這是沙賈汗其子(對,就是把老爸囚禁起來的不肖子)所建。因為帝國的經費不足,儘管仰慕父親建成的泰姬瑪哈陵,兒子卻只能建造出尺寸縮小的模仿品,就連白色外牆,都只能拿白色的鵝卵石充數。
  陵墓內,除雕花窗櫺外,什麼也沒有。保管鞋子的鞋匠想要事後收取費用,被我們很巧妙的溜走。經過齋浦爾,我們適應印度的等級已非同小可。來到河畔眺望時,逸勳很慷慨的拿出零錢,捐獻給不斷向遊客乞討的孩子們。

 

IMG_6753.JPG

IMG_6755.JPG


  離開馬克巴拉陵,來到最後一站──「花園」(Mehtab Bagh Park)。
  這座花園沒有特別之處,草坪的修剪甚至沒有阿格拉堡內來得精緻,好幾處可以看到積水與未鋪整的泥土,唯有鮮豔的波斯菊,成為花園的亮點,這些就是一百盧比能看到的景象。那麼,為什麼會造訪這座花園呢?原因是,這座花園鄰近亞穆納河岸邊,就面對泰姬瑪哈陵的側面。許多人慕名而來,有時候等待晨曦、有時候盼望夕照,就是想看到不同面容的泰姬陵。
  抵達花園時,正好是河岸夕照的時分,本來是珍珠白的色澤,被映照成淡淡的粉色,彷彿是上妝的女子,準備趕赴傍晚的宴會。光是看到這景象,就值回票價。
  在阿格拉,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著泰姬瑪哈陵而展開。

 

IMG_6804.JPG

IMG_6810.JPG

IMG_6816.JPG


  結束阿格拉的導覽行程,央求司機帶我們到購物店,想買幾張明信片,沒想到司機介紹的購物店不僅狹小,開出來的價格更不合理,來往砍價幾次,勉強買下幾張泰姬瑪哈陵的明信片。回到車上,三人對司機的不滿更為加深。早前,午間用餐的時候,司機就帶我們到熟識的旅館附設餐廳,價格更是特別高。我們看過菜單,表示不滿意想走人,司機與招待都傻眼。沒辦法,對方只好勉為其難帶我們到另一間看來就是臨時搭建起來的餐館,不僅位於地下室,點一道菜還要等上十餘分鐘,簡直是一種報復。幸好,那間餐廳的印度茶滋味不壞。
  從那時起,眾人對這位司機的態度就很不滿意,不僅對我們會擺臭臉,說話也很不客氣。

 

IMG_6572.JPG

IMG_6582.JPG

IMG_6583.JPG

IMG_6584.JPG

IMG_6585.JPG


  購物店出來後,自己再度確認傍晚搭乘的班次時刻,沒想到比預期還要晚半個小時。於是,我們決定回到沙賈汗花園外,看看有沒有更物美價廉的紀念品店。
  沒想到,司機堅持要把我們送到車站,我們跟他說,還沒有到要搭車的時間,他就嚷嚷著:「跟說好不一樣。」的話,堅持要增加每個人的收費。當來到沙賈汗花園外,怡銘跟自己陸續下車後,逸勳就在車上很嚴厲訓了司機一頓,包括對午餐與購物店的不滿。
  「對同伴們,我已經幫你講了很多好話。現在,你還敢要求多加費用,根本就是太超過了!」根據逸勳的說法,就是類似如此,很有說教的實感,而且對方也確實接受了。
  在沙賈汗花園外,還真的被我們找到一家紀念品店──「The Warehouse」,這間商店不僅商品種類齊全,而且價格公道(在印度,價格公道通常意味著:「你不能夠殺價!」的意思),甚至還有得到「貓途鷹」(TripAdvisor)的認證推薦。三人就是在這裡,第二度遇見怡銘感興趣的石雕大象,而且不只一隻。

 

IMG_6827.JPG

IMG_6830.JPG

IMG_6832.JPG


  在這裡,每個人多少有點進展,像是自己就入手一隻更廉價的石雕大象,店員幫忙小心翼翼的包裹好,再放入提袋交到自己手上,跟地攤販的服務簡直有天壤之別,價格也更為便宜。
  不甘示弱的怡銘,則是挑選幾盒送禮自用兩相宜的茶葉罐,包括沖泡印度茶用的瑪莎拉茶在內。
  走出紀念品店,考慮到回到德里後,身上現金可能會不夠,於是找了一間兌幣所,暫且換到兩百美金,跟新德里市區同樣匯率。
  然後,我們就踏上歸途。
  到達車站,這才發現列車竟然再度誤點兩個小時以上。
  慶幸的是,這次車站內有附設餐廳的地方,可以嘗到炒麵、辣炒雞或是巧克力蛋糕之類的食物,作為晚餐。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吃到麵食,三人都對炒麵的滋味讚不絕口。巧克力蛋糕就沒有這麼幸運,儘管外觀上是普通的蛋糕模樣,但是放進嘴裡的感覺就是不太對勁,奶油的部份似乎失去應有的蓬鬆、綿密口感。
  等待時,每個人沉浸於專屬自己的時刻,逸勳檢視相片、怡銘描繪複雜的素描,而自己低頭寫著旅行日誌。這麼專注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時間很快就會從指縫之間溜走。
  當列車即將要進站的前十分鐘,三人收拾行李,開始往第三號月台移動,就在經過閘口,快要踏上天橋的階梯之際,我們忽然被一群眼熟的身影給吸引。原來,他們是前夜列車上,談得十分愉快的斯文男及其友人們。沒想到,沒有在泰姬瑪哈陵碰上,竟在最後就要離開阿格拉時,再次相遇。
  這就是緣分吧。
  這時候,斯文男的朋友們,有人拿出一隻自拍棒,替眾人留下了難得的合影。

IMG_6838.JPG

IMG_6840.JPG

IMG_6841.JPG

IMG_6843.JPG

IMG_6845.JPG

IMG_6846.JPG

IMG_6848.JPG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