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在幻想之中,當現實來敲門,我拒絕開門。」──Gilles.《Something in the Air》










「我們要服務於人,而不是服務於組織結構。」在七0年代的法國巴黎,五月學運正在進行,
吉爾斯在放學後,就在校門口直接販賣鼓吹革命的報刊,他跟一群好友參與革命、街頭遊行,
在電影的開場,法國警察全副武裝,騎著重型機車、投擲催淚瓦斯,而且手握棍棒,對付抗議的學生,
這是一場怵目驚心的追逐,警察的暴力,對比學生們的手無寸鐵,更讓人感到一種沉重的壓迫。
但是,參與學運的吉爾斯和朋友們,不僅不懼怕警察的手段,還加緊印刷傳單、繪製宣傳海報。
喜愛繪畫的吉爾斯,有位鍾情的女子蘿拉,蘿拉是個畫家,吉爾斯習慣將完成的作品拿給蘿拉鑑賞,
可是,就在革命的風暴趨於劇烈之時,蘿拉卻告訴他,她必須要離開吉爾,跟母親搬到倫敦居住。





吉爾斯將全副心力放在革命事業上,他跟夥伴半夜溜到校舍的牆上塗鴉,卻被校舍警衛逮到,
為了報復舉發好友尚皮耶的警衛,隔夜眾人再度溜進校舍,對警衛宿舍縱火,卻意外傷害一名警衛,
擔心牽扯進法律問題的吉爾斯和好友們,決定趁著暑假來臨,以旅行義大利的名義離開巴黎,
在旅程中,吉爾斯和革命夥伴克莉絲汀的感情有所進展,吉爾畫了克莉絲汀的多張人像素描,
到義大利之後,吉爾和克莉絲汀等人遇見為社會運動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團隊,克莉絲汀決定跟隨,
好友艾倫則是選擇與新認識的美國女孩前往尼泊爾(結果兩人只到達喀什爾),學習神秘舞蹈,
而堅定要進藝術學院的吉爾,選擇單獨回到紛亂的巴黎,他倒臥火車、孤單的踏上回程的旅途。





回到法國之後,隨著警衛撤告,吉爾開始幫忙擔任編劇的父親做校稿和場務的幫忙工作,
就在這個時候,蘿拉跟著富二代的戀人回到巴黎,在一次派對的重逢,吉爾斯告訴蘿拉他的茫然,
「我過著是一天算一天的生活,不會去想太遠的東西。我很羨慕你,吉爾。你有確定的目標。」
吉爾將蘿拉喜愛的作品,點燃火焰燃燒殆盡:「這是為妳而畫的,妳看過了,別人就不能看。」
殊不知,吉爾離開以後,在派對上突發的意外,讓火場中的蘿拉從高處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的生命。
沒有多久,吉爾斯投稿報社的畫作受到肯定,開始接觸演場會的燈光效果,沒想到跟克莉絲汀重逢,
看著堅定志向的吉爾斯,克莉絲汀跟紀錄片的負責人分手,想回到吉爾的懷抱,吉爾卻已遠走倫敦。







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試圖在電影《五月風暴》中,尋找青春歲月的價值與意義,
在青春歲月的探索之中,電影呈現出堅持的美好,還述說對理想追求的幻滅、夢想屈服於現實的唏噓。
吉爾斯對繪畫的堅持,並不亞於對革命的追求,他試圖保護他所愛的一切,他害怕擁有後的失去,
尚皮耶對吉爾說,藝術是孤獨的展現。失去蘿拉的吉爾,失去創作的生命,質疑自己的作品,
就在這時,因緣際會有接觸到拍攝的機會,讓他的生命再度有了轉機,而有不屈服於現實之感。
相反地,羨慕實際的吉爾、善於幻想的蘿拉,害怕面對現實的自己,走入嗑藥、死亡的路途;
務實服膺社會主義的克莉絲汀,在團隊擔任事務一職,懷疑自己的安穩選擇,是否正確,
最後,她決心離開負責人的懷抱、帶著行李,想要回到堅定的吉爾身邊,吉爾卻已離開她的範圍。
在電影中,除了吉爾斯以外,沒有人完成自己的理想。理想和夢想,最終都將屈服於現實腳下。
導演認為,「七0年代的法國青年都帶著一種批判的、正面的目光來看待現實政治的環境,
這樣的目光不一定準確無誤,但是卻無任何偏見與偽裝。」這段話正好呼應青春歲月的開始與結束。
看完這部《五月風暴》,不斷讓我想到改編自川本三郎《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的電影《革命青春》,
同樣是抗爭的場景、同樣是對抗政府的手段,不論是日本還是法國,都有過這一段學運的日子,
對於我們來說,青年還是太安逸於自身的環境。最後,我想以去年看完《革命青春》的感想作結:
「我們只是軟軟呼呼地度過這個青春時代,什麼也沒有感受、什麼也不去理解。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感到後悔、感動與失望,與其害怕受傷,還不如好好的去體會當下的生命。」













延伸閱讀:

page.567 時代
page.568 革命

〈page.567 時代〉討論的是川本三郎的原著,〈page.568 革命〉則是敘述妻夫木聰主演的改編電影。









圖片來源:
http://en.unifrance.org/movie/32473/something-in-the-air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afr41846472/
http://www.ifi.ie/film/something-in-the-air/
https://www.facebook.com/ifilm.tw?fref=ts(傳影互動專頁)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