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閣寺道往下走,過了哲學之道之後,就可以看到「銀閣寺道前」的巴士站牌,還有排隊人潮。)


(站在銀閣寺旁,正在閱讀訊息的少女,一臉認真的模樣,彷彿將讀出什麼重大的啟示一般,低著頭。)


(在上車之前,雨隨之加劇,讓滿開中的櫻花瓣隨之落在水裡、落在土裡,充滿惆悵的氣氛。)


那麼像我這樣的人,到底屬於何種日常的平面呢?我想。──村上春樹.《迴轉木馬的終端.避雨》


關於這段北東山一日的散步旅程,還有一些想要說的、沒有說完的。
不過,認真說起來的話,旅程的細節是說不完的,只有親自在現場,才能夠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唯有離別的景物是最美的」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在銀閣的巴士站旁,宛如小型的哲學之道一般,
有一整排滿開的櫻花,人們撐起傘的同時,卻仍不忘抬頭觀賞,綻放於陰霾天空中的粉色花朵。
此時,落下的雨勢更加劇烈,許多的花瓣都隨著風雨而落下,花瓣擱淺在記憶的軌跡裡,永難忘懷。
每次,來到京都的同時,就在期盼能夠走上這東山的行程,這是一種習慣、旅行同樣也有習慣。
對我而言,只有早晨前往平安神宮,然後在哲學之道開始散步,或者去南禪寺、或者訪永觀堂,
然後,在哲學之道上看盡當季的草木,是楓葉也好、是綠樹也好、是櫻花也好,都是那樣的迷人,
你隨時都可以停步,停步在路上的石椅、停步在道旁的茶屋,雙腿和味蕾都可以同時受到呵護。


最後,東山就止在這個銀閣前,雨落紛紛。









搭上巴士的那一剎那,覺得身體的疲憊都稍微得到釋放,可是內心卻逐漸地增加遺憾的份量,
這時候我捫心自問,要在一條相同的道路上走上幾遍,才會心甘情願?
要在相同的場所,看幾遍一樣的景物,才能領悟到存在的價值?
但是,就是這樣的辯證讓我更為懊悔──懊悔於沒有好好珍惜旅程的每一秒、看盡每一處細節,
旅程是懊悔的累積,所以我們不斷舊地重遊、不盡魂牽夢縈,只是想要看盡四季的各處風景。
在前往京都駅的巴士上,所有的遊人都稍微沉靜了下來,除了少數的當地人仍有餘力高談闊論,
可是,在旅人的心中,很想拋下這副軀殼、忘卻韶光的流逝,只為了常存在具有意義的景物中。









「下次再見,是什麼時候呢?」在離開哲學之道、銀閣寺的路程上,我想。


──想看更多銀閣寺道巴士站的櫻花照片,請點我喔^_________<我是超可愛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