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走在「涉成園」廣大的庭園內,放眼望去,就好像獨自擁有著整片風景一般,讓人不禁想喝一口熱茶。)


(進入「涉成園」,一般來說是不需要門票的,一般來說。不過,門口總會有一個「捐獻阿姨」跟警衛給你壓力。)


(不說還不知道,涉成園的名稱由來,竟跟陶淵明有很大的關係,是來自「園日涉以成趣」一句,選自〈歸去來辭〉。)


「單邊蘆葉。」阿園突然喃喃自語。「真奇怪,為什麼會這樣?」
只長在一側的葉子,宛如意味著兩人之間的回憶只留在一方的心裡……。
「正因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才好吧。」
彥次邊說邊隨手喀吧折斷一片蘆葦葉。-宮部美幸.《本所深川詭怪傳說》


從來就沒有這麼想在一個景點喝著熱熱抹茶的感受,在金閣寺沒有、在平等院沒有,偏偏在涉成園有這樣的渴望,
可惜的是,涉成園雖然有茶室,但作為古蹟只是建築而已,園內並不會販賣熱熱的抹茶和軟軟的糯米糰子。
前面稍微提到,涉成園其實距離西本願寺不遠,而且附近有自行車的停車場,所以交通上來說很方便,
不過,跟那天的狀況類似,整個涉成園內都沒有什麼遊客,可能是接近午餐時間也有關係,但我沒有時間停下來吃東西,
想要看的東西、想要接觸的東西、想要收藏到心底的東西很多,所以不是貪心,而是總覺得有些不夠。

不夠在京都多待一秒鐘。
















說實在,一個人的景點讓人感受到的,似乎變得模糊起來。這裡說的「模糊」,不是說視覺,而是對於景點的理解。
散步在所謂的「十三景」之間,若不是偶爾出現「請勿跨越」的標示牌和安全繩索,真的會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庭園。
這是很難得的,我們如何在旅遊的時候,忽略到所謂的「人」,我想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我們遠離了遊人的喧鬧,而真正接近所謂的意義,景點就不再視景點,而成為真正的風景,
當然,壞處是,我們可能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無法與他人接觸、談話的機會,這也是很可惜的,

如何界定或拿捏,對自己所想要的旅遊是很重要的。















稍微談談歷史,前面提到的「十三景」,是指「涉成園」內的十三種景色,我最喜歡的就是登高望遠的茶室,
這「十三景」的界定,是由趙 山陽所決定的,雖然他姓趙,不過他可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
作為江戶時代後期的詩人、漢學家、歷史學家,其對於中國的理解是相當透測的,著作相當多的近體詩,
並請跟當時中國本土的知識份子相有來往,編有《山陽詩鈔》,或許從現代的觀點來看,
當時趙山陽的詩作,可能要比中國本土清朝那些專研訓詁的文人的詩作,來得有價值多了。











這位生於大阪、求學江戶(東京),而後定居京都的文人,在涉成園內發現了「十三景」,而使得此庭園聲名大噪。
賴山陽在京都留下來很多足跡,最後葬於賞櫻名勝之地,円山公園。或許,下次拜訪這位文人的故居,也頗有趣。
走過一圈涉成園,遠處能看到某幢辦公高樓,整個旅程彷彿要畫上尾聲般的不捨,我獨自坐在茶室前,
獨自坐在廣大的池水邊,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到這裡。就像趙山陽,感嘆浙江與京都的距離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