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伊坂幸太郎的新書,雖然不知道跟鄉民有甚麼關係,但當作是廣告標語吧。我認為是完美的推理小說。)


(陳同學,這是妳最愛的玉木宏,不要為了《篤姬》只出現幾秒鐘而生氣,都幾歲了,這是他新的廣告喔。)


(不是說討厭東野圭吾,只是作家要注意自己的作品品質,就像廚師不可能做出好、壞相差太多的同類型餐點吧。)


「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
「是什麼?」青柳一邊啃著漢堡,一邊反問。
「習慣與依賴。」
《Golden Slumbers-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伊坂幸太郎

每一次對話的過程、每一個人物的出現以及安排、章節的前後錯置,這是真正的推理小說。這是伊坂幸太郎。
從拿到書那天,用三天的時間閱讀完五百多頁滿滿新細明體的《Golden Slumbers》時,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Golden Slumbers》一書名出自The Beatles倒數第二張專輯《abbey Road》的〈Golden Slumbers〉,
在伊坂的小說裡,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像是《奧杜邦的祈禱》,音樂就是一切最終推理的謎題。
或者是《家鴨與野鴨的置物櫃》中,和故事脈絡息息相關的Bob Dylan,即使是一首歌,也是劇情的伏筆。
《Golden Slumbers》一書,應是堪稱伊坂幸太郎創作中,格局最大的「安排」。從一開始被暗殺的首相,
設置在全仙台的保安盒、被誣賴的兇手、與國家機器的對抗等等,簡直就是《全民公敵》版的刺殺甘迺迪。
傳統的本格派推理小說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格局,首先就是兇手的安排,無法讓幕後兇手產生正當性,
因此當伊坂在描述被誣賴的青柳逃亡時的無力感、錯愕感時,很明顯除了如何逃出這個巨大陰謀之外,
並沒有另外設置所謂幕後兇手的真相,副總理的奪權、美國的特別組織、恐怖組織等等,與其不合理,
還不如讓幕後真相能夠模糊,顯得更為巨大。因此我們聚焦在這個平凡的宅配員,主角青柳雅春身上。
從章節的安排上來看,五章的順序是:事件的肇始、事件的訊息接受者、事件發生的二十年後、事件,
以及事件發生的三個月後。很妙的是前三章就把故事的開頭、結尾都交代過的伊坂,要如何讓事件更為精彩。
那就是一連串的片段組成的「事實」。第一章「事件的肇始」從青柳的前女友看到首相被殺得現場轉播開始,
然後接著是第二章,「事件的訊息接受者」,三個在醫院接受骨折住院治療的病友,關注著三天,
從事件發生到逃亡最終出面的過程,但三人接受的訊息都來自媒體,也就是電視新聞,這是另一個角度。
第三章的二十年後,已經沒有人相信當年的青柳是殺害首相的兇手,而把後來事件相關人士的死亡,
以及各種陰謀的推論全盤分析而出,觀點是似乎一個調查真相的研究員或是記者、警察一類,而青柳似乎已死亡。
看到這裡以為事件就已經結束了,而這三章還不到全書的四十分之一,龐雜的第四章「事件」中,
由青柳的角度出發,中間夾雜著回憶、前女友的角度、各種相關人物的關連等等,這下我們才知道,
我們在接受訊息所出現的判斷,不過是經過了篩選及收視率而出現的,真正的事實總是不如預期所想,
因為警察的強勢和媒體的炒作,青柳經歷了被好友出賣、逃亡、遇見連環殺人魔,到了任何人都不能相信的地步,
他在逃跑得過程還是不斷想起好友生前說過的,「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習慣與依賴。」


「仔細想想,他們總是在我們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法律,改變稅金跟醫療制度,恐怕有一天,
 他們說要向某國宣戰,我們也無法反抗,一切好像就是這麼運轉,
 當我們還在發呆的同時,他們已經擅自決定所有事情。
 以前我讀過的一本書提到,國家根本不是為了人民的生活而存在的。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


每個角色出現的時候,彷彿是瞬間而過的人物,卻會在最後的事件中逐漸成為重要、關鍵的角色。
就算是事件接受訊息者的三個病友、就算是一開始不經意帶過的連環殺人魔,或者是朋友的男朋友。
比較有趣的事,青柳和已經嫁作人婦的前女友,晴子。即使雙方都知道,分手後就是毫無關係的人,
不過在危急的時候,因為晴子的緣故,青柳得已不斷持續逃亡。而在最後的三個月後,更是令人感動。
看完這本書,雖然不至於會說是黑色諷刺,但對於政府的存在、媒體的報導,是有一定控訴性的,
「媒體的報導不是謊言,但他們總是斷章取義。自詡為正義使者。」還有對於政府的存在與否質疑。
突然想起一個老師曾經說過,每個人生在這個時代,總有機會在媒體上紅三秒鐘,只有那短短的三秒鐘,
媒體在這個時代就像是隨時能把你捧得高高的明星,一瞬間又能讓你成為人人叫罵的罪犯,可怕就在於此。
儘管格局變大了,但伊坂仍然在大量的回憶中,描述了愉快的學生生活,而那段記憶依伊坂模式,
也成為了後來青柳逃亡時,成為伏筆和救援的片段。就像是習慣與依賴,是面對恐懼時,最大的武器。

這是伊坂幸太郎,真正的推理小說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