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的時候我們這個世代在哪裡,
黑白色調的電視螢幕透露出慕尼黑事件的哀傷性,
整部電影的色塊分成彩色和黑白兩種但都是很淡的不鮮明。
仔細的研究了真實性當年的慕尼黑事件,
電影中實際的呈現了現實裡事件發生經過,
不過因為在觀賞『慕尼黑』時還沒有實際的了解過真實的事件,
因此情緒才能跟著主角的心境變化,
本片不斷在強調擁有『家』的重要性,
不論是『國家』也好,或者『家庭』也罷。
家在主角一開始要接受任務時放棄了,
他為了更大的國家以及家人的溫飽放棄了擁有家的心境,
卻發現所謂不斷效忠的『國家』並不能讓他贊同它所做的每件事。
所以他最後回到了他妻子和女兒的懷抱,
『對我來說,妳就是我的家。』這是主角在離開前真摯的話。
『慕尼黑事件』在開頭就開始敘述發生經過,
不過對我來說那應該只是楔子,
一開始就用新聞記者的角度,以及片段的游擊隊逃亡的拍攝,
做為交代慕尼黑事件發生的經過。
而後在主角一次一次的回想當中片段漸漸清楚,
游擊隊跟他們報復暗殺的小組並沒有兩樣,
他們都只是政府底下沒有名字沒有身分的傭兵,
我認為最後讓我或者主角領悟到的是,
被政府背判的『解放巴勒斯坦游擊隊』迫不得已在機場殺害九名人質,
我看見解放民兵在射殺人質露出痛苦難過的表情時,
彷彿和主角不斷暗殺幕後主使者後夜晚露出的痛苦表情深深的結合,
我認為這兩件事不論是恐怖攻擊或者私下暗殺,
都沒有所謂的對與錯的差別,有的只是以牙還牙的思想還有鑽牛角尖的人們。

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的問題早已是中東地區長期的不定時炸彈,
鑽牛角尖的人們為了爭奪不一毛不拔之地而鬥爭了上百年,
在電影中主角問說『你們何必為了爭奪一塊不拔之地、茅草般的房子而放不下仇恨?』,
我想最直接的關係事因為石油還有豐富的礦產,
不過解放民兵的人卻說,『我們只是想要有個家,你不會懂沒有家的感覺。』,
國家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是奢侈的,
兩邊互相的鬥爭到最後受苦受害的不是國家本身,
而是一代又一代的無辜人民。
片中也大大嘲諷了資本主義和大美國社會,
『二次大戰過後我以為會有和平的生活,沒想到趕走了納粹黨和法西斯主義,
 卻又來了美國蘇俄和資本主義。』
這邊加入了美國人心態的反戰主義,
美國不少人認為美國干預中東事務是因為當地資源之豐盛。
在片中一次又一次的暗殺都令人提心吊膽,
不過主角不想傷及無辜的心情,以及為了老婆生產飛回以色列的事情,
最後組員們一一被暗殺等而落淚的心情,
都在在顯示出了主角的善心以及想要位國家而做的努力,
但最後國家回報他的只是一次又一次不回終止的任務,
以及成為沒有身分的國際犯和不被尊重的自己。
在一幕飯店裡主角深夜打電話回去給妻子時,
聽到幾個月大的女兒在話筒中喊著『爸爸』時,
突然湧出的淚水好像在心中做了深刻的補償,
因為只有回去那個家才是對主角最重要的事情。

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終於遠離了科幻片的魔咒,
又重新回到電影『ET』時那種人心最基本的層面,
在一九七二年的時候不管我在哪裡這個世界還是運行著,
以阿衝突的殘酷性讓我發覺了台海危機就像是屁一般,
這不是耍耍嘴皮子嚇嚇飛彈買買武器就可以進行的遊戲,
在中東的人們在那時為了自己的『家』所做出的犧牲,
不是躺著領月俸整天開議會吵架的政治家可以懂得,
因為我們沒有失去過『家』的痛苦,
以及對於自己生命真正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