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904.JPG
                                        京都.哲學之道

 

 

我很喜歡重遊舊地,
幾乎是憑藉著初次的美好記憶,
再度去探訪同樣的場所。

 

 

 

我很喜歡重遊舊地,
幾乎是憑藉著初次的美好記憶,
再度去探訪同樣的場所。
不過,更多時候,
我都是帶著曖昧懵懂的心情遊覽某地,
起初不會產生任何連結或感想,
光是面對旅行的路線、導覽、餐廳就人仰馬翻,
要真正掌握一個陌生的地方,
通常要貢獻幾天的時間、要放下緊繃的狀態,
或者要到離開以後,
記憶部分才會像釀造酒一樣慢慢發酵

 

IMG_0463.JPG

IMG_0448.JPG


當然,酒會依照時間、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高低之分,
對第一次旅行過的地方同樣如此。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
最特別是有像京都這樣,不需要時間的醞釀,
自然而然就讓人一見鍾情、一見傾心的場所。

那是一種近似歸屬與認同的情感,
成為我最喜愛重遊的地區。

 

IMG_2992.JPG


另外,以需要時間發酵的經驗來看,
就是令人難以捉摸的印度
要到離開印度將近一年之後,
我才從對印度的厭惡,轉化成「好想再去!」的憧憬。
為什麼心情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於是,我把旅行的過程重新爬梳一遍。
嚴格說來,出發前往印度之前,
我對當地的理解是不及格的,
沒有時間整理必要的資訊、沒有充分理解當地的民情,
完全仰賴旅伴的帶領與知識,
因此,印度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
就像是初生之犢,被丟進紛擾撩亂的多彩世界,
當下自己看似平靜的情緒,
其實遭受比我意識到還要強烈的碰撞也不一定。

 

IMG_6429.JPG


旅行的過程裡,
旅伴和我沒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意外受到的腳踝扭傷也沒有惡化、影響到行程。
但是,在回程的甘地國際機場裡,
我們還是對這趟旅行感到疲憊與厭倦。
那時,我們深深厭惡當地人的不誠實,
對不方便的交通系統大吐苦水,
那是我少數旅行結束前,
對能夠回家感到如此欣慰。

 

IMG_6111.JPG


從印度回來後,
我很快造訪過西日本、九州與東京,
卻發現原本對日本的印象急遽褪色。
現在思考起來,
那不是大量湧入的中國觀光客導致的結果,
也不是日本人服務精神變得廉價的緣故,
而是印度的經驗讓我不再能用同樣的觀點看待日本。

 

IMG_4484.JPG

IMG_7077.JPG


然後,再經過半年多的紛擾與變動,
印度在我的記憶裡發酵熟成,
成為我急欲想要重遊舊地的首選。

那過去的畫面裡,
有帶著全家坐臥在街頭的年輕女人、
在火車上熱烈交談過的小女孩與男人們、
被嘟嘟車司機欺騙的瞬間心情起伏,
還有午夜列車抵達後,行走於新德里街道的情景。
原來,我一直厭惡的不是印度,
而是太過於接近現實的自己。
現實,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眼前,
那對我來說,就是名為「印度」之地。

 

WP_20160213_005.jpg


後來,跨越一個年後,趁著轉換工作的假期,
我來到陌生的、更名過後的西貢,
尋找印度的氣息,
臨海、進步的西貢與美奈,
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幾乎是讓我第一眼就喜愛上。
這裡街道的混雜與印度不相上下,
當地人卻沒有印度人來得狡詐。
就像是改良版的印度,
雖然心中受到的衝擊,沒有到訪印度時來得深刻。

 

IMG_9351.JPG

 


那麼,為什麼想要重遊舊地呢?
不少人以為,喜愛重遊舊地之人,
就是想要延展或重溫初次到訪的心情,
就像不斷延長歡唱時數的大學生,
以為這樣的日子永遠不會消逝。
沒錯,剛開始我發現自己確實帶著這樣的情感,
彷彿是難以釋懷的懷舊之人,
一遍又一遍踏過京都的街道,
就連隱藏在巷弄的料亭,我都能準確得知營業的時間。

 

IMG_0040.JPG


可是,後來我發現,
更多時候我是想看看同個地點的不同面貌。
那晴雨交替、路人面容、店鋪興衰,
如同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善惡交疊,

同一個地點,會有好幾種不同的樣貌與歷史深度,
於是,究竟我可以瞭解到何種程度呢?
最近,我悲觀地認為,
不斷重遊舊地,就像我們難以完整認識一個人一樣,
那是永無止盡的課業與沒有希冀的祈禱。
儘管如此,我還是盡可能地再三重遊,
相信會有完整理解某個地方的一天。

 

IMG_0161.JPG


除此之外,對重遊舊地的概念,也有很多持相反論點的聲音,
他們的訴求是「不想破壞當時的美好記憶」,
我是十分支持與認同這樣的說法。
那令我想到把花瓣夾在筆記本內頁的少女,
或是把第一雙破舊的帆布鞋,珍藏在衣櫃頂端的少年。
多年以後,
她翻開筆記本的頁面;他打開覆滿灰塵的鞋盒,
驟然跟過去的美好記憶相對,就像一齣燦爛的羅曼史。
這樣的論點,我擅自命名為「烏托邦式的旅行」,
帶有私密性、獨特性與多愁善感的特質,
相信當時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就連自己也無法完全復刻。
有時候,我也會把一個地點留給烏托邦式的旅行,
像是倫敦、巴黎,或者是那年夏日翠綠無比的伊勢神宮。

 

IMG_2084.JPG


但是,我總是感覺,
沒有一個地方完美到難以留下遺憾,
倒不如說正是世界擁有這些缺陷、遺憾,
我才會想要再次重遊舊地。
每個人對完美的定義不同,
如果可以把世界的缺陷,內含為完美的部分,
那麼烏托邦式的旅行也未嘗不可。
不過,我認為,
透過重遊舊地,過往的畫面會更為鮮明,
或是改變對過去的看法,
在每個熟悉的場所產生新鮮的觀感,
向來對我而言就是很有樂趣的事情。
也許到未來的某年某一天,
我會對重遊舊地有不同的看法,
可是現在能夠在喜愛的場所,
透過長時間的變化,
看見發散出微光的事物,
這是最有旅行意義的一件事情。

 

IMG_2251.JPG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