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805.JPG

 

 

當人偶退場,
觀眾以為要結束時,
從甕裡蹦出耀眼的
紅身龍神
伴隨片片飛舞的紙片舞動全場。

 

 


還沒有走到高山陣屋前廣場,就可以聽見夾雜太鼓、笛子、三味線與大鼓等樂器的祭典聲響。
好不容易擠進廣場通道旁的空位,看見石橋台上的人偶,栩栩如生般隨樂曲的節奏變換姿勢。
站在廣場望著屋台的戲偶演出,透過播放器傳出的囃子聲有些粗糙,圍觀的群眾卻相當專注。
在場的群眾無人交談、緊盯高處人偶的姿態,儘管不懂演出內容,卻會受到現場氣氛的感染。

 

IMG_4736.JPG
演出後的龍神台

IMG_4737.JPG
演出時的人潮洶湧


石橋台的演出,本來以穿著黑色長袍的人偶為主,沒想到一個轉身,竟然就成為舞蹈中的獅子。
而且,回復人形狀態的人偶,雙手頓時多了花束,轉換的過程,幾乎就只有眨眼的時間。
輪到龍神台的表演,人偶穿著唐裝、端著如燈籠或甕般的器具出場,隨著樂曲擺動著身姿。
當人偶退場,觀眾以為要結束時,從甕裡蹦出耀眼的龍神,伴隨片片飛舞的紙片舞動全場。
儘管錯過三番叟的演出,不過光是石橋台、龍神台的戲偶表演,就會由衷令人感到嘆為觀止。

 

IMG_4765.JPG
石橋台的長髮人偶,轉身就成為舞動的獅子!

IMG_4742.JPG
龍神台的唐裝童子,甕裡裝的是?

IMG_4750.JPG
居然是龍神本尊

IMG_4760.JPG


乍看之下,戲偶演出像是傳統的布袋戲,但是,再細看會發現,操作祭典人偶可以說相當困難。
根據祭典手冊的說明,戲偶表演又稱為からくり奉納,起源於室町時代,人偶皆由線繩操縱。
跟直接徒手操作的布袋戲不同,祭典的人偶要透過屋台的機關,並運用繩線表現靈活的動作。
因為人偶就直接站在屋台的懸樑上,看起來就像人偶自己動起來,那樣的視覺效果更加深刻。

 

IMG_4553.JPG

IMG_4778.JPG
沒有看到的三番叟與老師傅


當戲偶表演落幕後,我們才有機會走近屋台,重新欣賞巧妙的人偶,從外表幾乎看不出端倪。
而且,操作人偶的師傅完全隱身在屋台內,表演時幾乎看不到人偶,竟然還能操作如流。
經過戲偶表演再次面對屋台,我看見不再只有精緻的雕刻與華麗的綴飾,而是看見內在的價值。
現在,高山祭已經正式展開序幕,街道上都是為祭典眼神發亮的人們,夜晚的宵祭更令人期待。

 

2017-03-16_213632.jpg
2016年春的高山祭簡介手冊

IMG_4767.JPG

IMG_4773.JPG

IMG_4780.JPG


隨著人潮散去,高山祭的第二個節目「御巡幸」隨之正式開始,我們走到能看見中橋的位置。
看到櫻花擁簇下的中橋,緩緩出現一座又一座的屋台,彷彿是春日女神降臨的紅色伸展臺。
來到古街上,穿著江戶時代服裝的人們遊行而過,有巫女裝扮的女孩,也有吹著竹笙的年長者。
不少社務員則是推著自家的神輿前進,從白幡上可以看出神社名,人數實在是相當的可觀。
在附近的店家,購入飛驒牛陶瓷玩偶、逛過味噌店,我們準備張羅晚餐,迎接宵祭來臨。

 

IMG_4786.JPG

IMG_4813.JPG

IMG_4819.JPG

IMG_4822.JPG

IMG_4824.JPG

IMG_4825.JPG

IMG_4827.JPG

IMG_4828.JPG

IMG_4830.JPG


相關資訊──

高山祭官方網站(日語)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