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喜歡」(Like)和「愛」(Love)是完全不同的,我能明確說出喜歡,卻很難說出愛。)








「愛是一種無法明確定義的東西,比較好的說法是:愛是自然地深陷其中,而非用言語。」──Abbas Kiarostam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一段戀愛──為了眼前的人而著迷、衝動和佔有,盡力付出、盡心呵護,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容易就愛上另一個人,輕易相信此人就是我們這一生的唯一伴侶。
只是,這樣的一段感情,伴隨而來的,卻不只有喜悅,還有難解的迷惑、悲傷和強烈的痛苦,
我們在失敗的經驗中學到教訓、我們在更迭的情感裡學會適應,卻愈來愈難以理解,何謂「愛」。
簡單來說,我們愈是成熟,愈是無法理解所謂的「愛情」(Love),只能夠在愛的城牆外徘徊。


我們都太習慣把「愛」給量化,以為這樣就能夠衡量真心的質量。





(早晨的光點華山,還沒有很多的遊客,只有排隊等待觀賞模型的人們,仍未到開門的時候。)


伊朗導演阿巴斯,試圖在《像戀人一樣》(Like someone in love)中,尋找關於「愛」的線索和意義。
影片的開始,是在氣氛熱絡的酒吧(Raizō Bar)內,每一桌的客人都在親暱的交談、飲酒,
明子卻在電話裡,跟不斷確認她行蹤的男友爭執,明子的男友是個神經質、佔有慾很強的男人。
從事援交的明子,正在考慮要不要接下今晚的工作,之前已經拒絕過一次,這次無法再推託,
其實,明子本來就沒有拒絕的意思,是因為鄉下的祖母,正好來東京看她,才使她極度猶豫。
在老闆的勸說下,最後明子還是決定赴約。她搭上計程車、坐在後座,感覺上慵懶又疲倦,


她望著窗外東京的夜晚街景,聽著祖母在語音信箱裡的五通留言。







從留言裡,觀眾能夠知道,祖母從早上抵達東京,就在等待明子,從車站的長椅開始,不停等待。
在最後一通留言裡,祖母說她會在車站圓環的銅像下,等待明子的到來,想在回程前見她一面,
難以抵擋思念的明子,要求司機開到車站圓環前。這時候,她看到穿著和服、梳著髮髻的祖母,
孤單一個人站在銅像下,殷切的左顧右盼,周遭的行人走得飛快,明子要求司機再繞圓環一圈,
再度出現在眼前的祖母,模樣更為清晰,時間卻更為短暫,計程車離開圓環,明子熱淚盈眶,


這是我覺得在電影裡,拍得最接近「愛」的一幕。但是,仍不是愛情。


明子後來在計程車上睡去,司機將她送到客人的住處,她被喚醒、下車,然後來到三樓的房間,
出現在明子眼前的,是一個有相當年歲、滿頭白髮的渡邊先生,他是社會學的退休教授,
獨自居住在這間公寓裡,堆滿書本、西式擺設的公寓,看起來相當雅致,卻沒有生活的「味道」。
兩人開始談話,以討論掛在客廳的畫作──《教鸚》最有意思。(畫內是穿和服的女人跟鸚鵡)
渡邊先生認為,這是一幅女人在教育鸚鵡說話的作品。明子則說,應該是鸚鵡教這個女人說話。
我們都太容易被固有的觀念給箝制,導演試圖利用這段對話,暗示愛情本來就沒有一定的規則。
後來,疲倦的明子獨自上床入睡,想跟明子一起享用晚餐的渡邊先生,只好打消念頭。


翌日早晨,渡邊先生開車送明子到學校考試。







在校門口前,渡邊目睹明子跟男友的爭執和拉扯,後來男友發現渡邊先生,以為他是明子的祖父,
這位男友,國中沒有畢業、很早就出社會,目前是個修車廠的老闆,非常想要早點跟明子結婚,
「結婚之後,她就有義務交代她的行蹤,不是嗎?」
「你怎麼會這麼認為?」
兩人就在車內等待明子的考試結束,男友不斷述說自己多麼深愛明子、多麼害怕失去她的痛苦。
「我沒有辦法同意你們結婚。你明知道她會說謊,為什麼還要去逼問她呢?」渡邊先生說。


之後,三人一起前往修車廠,明子的男友整理著渡邊的車,渡邊先生在這裡遇到之前教過的學生。


離開修車廠,渡邊先生載著明子來到書店後,就開車回自己的住所,途中他感到疲憊而打盹,
回到家中的他,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請求他修稿的電話一直在響,就像是某種警告一樣。
突然,他接到明子的電話,渡邊先生立刻趕到剛才的書店前,在路旁發現被男友毆打過的明子,
他再次載著明子返回家中,替明子熱牛奶、擦藥,沒想到發現謊言的憤怒男友,卻衝到家門口。
電影最後一幕,男友在路人的驚呼聲中,砸碎了車窗、住所窗戶,驚嚇的渡邊先生倒在沙發的後頭,


留下破碎一地的玻璃。





由一位伊朗籍的導演,來觀看東方人的情感,是有趣的一件事情,這讓我想到《愛情不用翻譯》。
當然,兩者是相當不同的,《愛情不用翻譯》強調的是情感在「陌生地域」的起伏、變化,
而《像戀人一樣》,則是藉由東方人(日本人)的角度和觀點,試圖去理解究竟何謂「愛」。
所以,導演以明子為主,安排了善妒的男友、溫柔的渡邊先生,以及兩者年歲差距的衝突與反思,
明子就像是現代的年輕人,很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她明知道男友的缺點,卻仍不願與他分開。
明子的男友,是個相信「經驗」甚於「學問」之人,他認為書本的一切沒有實務學習來得重要,
他的忌妒、佔有和衝動,來自於他之前幾次感情的經驗和年紀,為此想束縛住他所愛的明子。
渡邊先生是個有「經驗」和「學問」之人,他溫柔、體貼,甚至像是中古世紀的騎士一樣忠誠,
可是,這樣的渡邊先生卻是孤身一人,沒有家人來探望,只能從援助交際的女孩身上得到慰藉。
在《像戀人一樣》裡,每個人物都在探尋愛的「本質」,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得到幸福。
所謂的「愛」,究竟是應該自私、無私;奉獻、保留,還是該親暱、疏離,或許連導演都沒有解答。
如果要說,我們的一生都在學習,那我想我們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怎麼去理解「愛」的定義,
情感是一個難解的謎,詩人為此詠歎、哲學家為此而生,至今為止,我們同樣仍在努力追尋。











關於爵士樂。

艾拉.費茲潔拉(Ella Fitzgerald)所演唱的電影主題曲,〈Like someone in lo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XUEzN4NDs



引用圖片來源:
http://www.stockholmfilmfestival.se/en/festival/2012/film/like_someone_in_love



arrow
arrow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