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搞不太懂什麼是爵士樂,我只知道爵士起源於紐奧良,紐奧良有雞翅。)


(你喜歡聽什麼樣的音樂類型呢?有一陣子喜歡Rap、有一陣子又可以接受電音,但我不變的是英式搖滾。)


(這次再談到爵士樂,主要是想談樂曲給我的一些感想,還有林宥嘉最新的爵士專輯。)


我是個自從十五歲的時候遇到爵士樂以來,就一頭栽進那音樂裡活到現在的人,從前不可能有這種事情。
──村上春樹.《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你聽爵士樂嗎?》


說實在,一個人究竟是用什麼部分,去「認同」或「喜歡」一首曲子呢?是節奏、音階,還是樂器呢?
有時學音樂的人會跟我說一些樂理、懂音樂的人會跟我講一些道理,問題是:這些都難以令我信服,
就像在研究文學時,儘管我們將作品切割出作者、人物、敘事、背景等各種要素,卻仍很難說明,

為什麼這部作品能被稱為「經典」、為什麼這本小說感人肺腑。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情感、理解、經歷都不盡相同,面對同樣一件事物,很難會有完全相同的反應。
音樂亦是如此,從小時候聽音樂開始,樂曲對我都是很「直覺」性的,範圍也不太侷限於任何一類,
雖然短暫的學過鋼琴、吉他,不過始終無法掌握要領,就這樣只學會彈一首〈溫柔〉就放棄音樂了。

而且,五月天的〈溫柔〉還被我彈的很「殘酷」。

總而言之,音樂對我而言就像數學一樣,雖然能夠理解數字的形象,卻很難將他們抽象計算化。
儘管如此,音樂對我而言還是一種必需品,不論有沒有歌詞、不論是古典還是流行,有些來者不拒。
有一陣子,學校裡很流行交換CD唱片,我們接觸一些流行歌手、聽著不同曲風,有喜歡的、有討厭的,
音樂課的時候,偶然間聽到莫札特的曲子,覺得不錯就買了一張專輯回家聽,結果聽沒兩次就丟在一旁,
到現在,我還很為莫札特歉疚,可是,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我實在是跟交響樂不太有緣份、處不太來。

接觸到爵士,則是開始讀村上春樹作品的時候。





村上先生相當喜愛爵士樂,還會到二手的唱片行找難得一見的黑膠唱片,到美國還會特地去爵士樂俱樂部。
所以,依著對一個作家的喜愛,我開始想去試著聽爵士,就照著村上隨筆中提過的人名去聽樂曲,
不知道是不是一開始就去碰「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和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的關係,
感覺上,爵士樂令人有些難以親近,而且跟一般樂曲的節奏相當不同,很難猜測下個音符的位置。
然後,我試著去聆聽一些咖啡館會播放的爵士樂唱片,一次兩次,總覺得有些通俗且太平易近人。
有一陣子,我的內心把爵士樂跟交響樂的牌子放在一起,默默分類到我無法接受的音樂類型之列,

直到,方大同開始唱歌之後,我才又重新去認識、接受爵士樂曲,雖然有很大部分的流行元素就是。





最近,有些喜歡聽爵士的樂曲。因為,林宥嘉把在爵士慈善音樂會現場演唱的歌曲,節錄成爵士專輯出版。
一聽之下不得了,有些流行歌曲經「爵士化」後,完全變得不像是流行歌曲,很多固有的旋律解構了,
然後,經由鼓手、樂手及演唱者的各式角度,給予了另外一種新的面貌,像是〈說謊〉、〈愛情的背影〉和〈飄〉等,
同時,也詮釋了一些經典的爵士樂曲,像是〈No Surprises〉、〈Mercy, Mercy Me〉之類的歌曲。
林宥嘉在《The Big Issue》2013年2月號的訪談中談到,他認為:「爵士樂就是在賭一個東西──

爵士樂就是在賭一個隨興、即興下的留住的一些樂句。」

因為,「在爵士樂裡,所有的樂器都在演奏他們自己的樂句」,沒有樂手能幫助歌手去抓住節奏。
在這張專輯裡頭,發現自己的改變是,開始會去聆聽一段爵士樂的節奏,而不只是想聽到歌詞,
對我而言,這張專輯厲害的是,感覺自己能夠享受到雙重的體驗,一種是宥嘉唱歌的時候,一種是單純的演奏。
那不過是單純的樂手演奏,卻能夠發現令人驚喜的部份、喜愛的部份,間奏再長也不會感到無聊,
以〈No Surprises〉來說,間奏的演奏就很精彩,會令人聯想到咖啡廳的爵士樂,卻又有出乎意料的變化,
到結尾,林宥嘉的高音部分更是整首歌最精彩的地方,好像怎麼倒轉也聽不膩似的,(缺點是會很想喝咖啡)
那爵士樂的音符變化,確實有它有趣的部份,雖然我不知道這張專輯,算是何種爵士樂的分類,
只是,這次再度接觸到爵士,真的是令我成長了一點,好像人對音樂的品味每個時期都會改變。


或許,再成熟一點、再年長一些,我也能開始聽交響樂了。












曾經,在〈page.176 爵士〉中,也談過爵士樂的事情,看來以前的我比較用功一點,還會去查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KimuraChen/42284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