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神宮這條參道,讓我想到從奈良駅走到春日大社的蜿蜒,腳邊不斷響起清脆的聲音,還有陽光灑落。)


(平成24年、這一年是明治天皇去世的百年祭。一百年前,帶領守舊日本改革維新的天皇,於七月去世。)


(不知道為什麼,記憶中明治神宮的本殿,要比現實中來得雄偉許多,我誠心的祝願,就跟往常一樣。)


代助逛了兩三家賣舶來品的商店,備置了一些日用品,其中有較為高級的香水。
代助要去資生堂買牙膏,商店的營業員說「年輕人不喜歡那裡的牙膏」,纏住代助,……
他把紙包夾在腋下,走到銀座的盡頭,想從這兒繞大根河岸,經由鍛冶橋到丸之內去。──夏目漱石.《後來的事》


再次造訪的這一年,正好是明治天皇逝世的百年,在接近本殿的參道最後,有介紹明治天皇的生平和功績、
當年興建明治神宮的過程、眾人的弔念和舉辦的儀式等,這些都是相當特別的,尤其包括夏目漱石的話語在內。
明治神宮的面積很廣,除了靠近駅這一側的參道和宮社外,另外一邊則是代代木公園和稍遠的神宮棒球場。
過了神宮橋之後,就可以看見第一座聳立在前的巨大褐色鳥居,讓人聯想到京都平安神宮參道前的橘紅色鳥居,
明治神宮的鳥居有三座,除了本殿前那座較小外,前面兩座都相當的雄偉,而且木材的原料,都是來自於台灣。
先別誤會,明治神宮的鳥居在昭和41年(1966年)時曾遭雷擊損毀,現在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重建,
所以木材原料來自於台灣,是跟林業建設公司所購買的,並不是在殖民時代所運到境內的木材。













(這兩張圖是一樣的喔,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人物和風景出現,很有趣。)










神宮內的參道很長,多虧了參天的樹林群,讓我們走在之中不容易汗流,路上有很多同樣要去參拜的遊客,
我們一邊踏著碎石,一邊數著鳥居前進,在靠近本殿時,我們在過了大鳥居後,在明治天皇的事蹟牌前花了點時間。
抵達本殿後,雖然人潮很多,不過一點都不顯得擁擠,照慣例清洗了雙手和口,才跨進這個相隔多年的場所,
寬廣的本殿廣場,正對面就是本殿,廣場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株相同的大樹(似乎是銀杏樹的樣子),
右邊的樹下,是祈願文納所,掛有一整圈的祈願繪馬。來自各國的人們,在繪馬上用各種不同的文字祈求著。
本殿顯得肅穆,不過與平安神宮相比,大殿顯得狹短了些,同樣的誠心祈求,然後盼望神明能夠聽見。























(依稀可見達也的願望,這是在演安達充的《鄰家女孩》嗎?)


除了是東京人在新年初詣最喜歡造訪的場所外,明治神宮同樣是新人選擇傳統結婚式最熱門的地方。
在神樂殿旁,靠近殿社的地方,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看到傳統結婚儀式的繞社活動,這天我們也有幸參與,
穿著平安時代古裝的社內人員,引領走在一對新人的前方,後面則跟著穿著正式黑西服的家屬們,
雖然,走得緩慢,不過卻可以看出整個儀式的莊嚴和神聖,我們在範圍之外拍照,並祝福這對新人。
值得一提的,是明治神宮的御守,要比平安神宮來的昂貴許多,約莫多了兩百塊日幣到四百塊日幣左右,
其實,不只是明治神宮,淺草觀音寺(雷門)的御守,同樣價格不斐,跟京都比起來,東京的廟宇真的高貴很多。











在日本,有功績於人民的政治領袖,通常都會被神格化,被供奉在神社、神宮內,讓後人景仰、頂禮。
以前的中國,同樣也是如此,像是關羽、孔子、文天祥等,他們同樣參與政治,同樣成為神格化的人物,
但是,現在的我們,單純只是為了一座「中正紀念堂」、「中正國際機場」,就爭吵到不可開交,
跟古人、日本人相比,我們是不是少了點感恩之心、少了點念舊之情,只是一昧追求意識形態和政治正確?
明治天皇對日本人來說,是個帶領他們走向現代化、走向進步的一個重要關鍵,尤其是從幕府瓦解、
黑船來航以來,日本人面對西方人的強勢,僅有明治天皇和一群革新派,率先看到未來的道標,並進行了改革,
可是,明治天皇的革新,除了頒布憲法、廢刀令、建立戶籍法等政治民生需求外,軍事方面也大幅拓展,
明治天皇任內,引發起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確實也間接把日本帶向了軍國主義的道路。
這樣的明治天皇,我相信在世人心中,也是存在著優、缺點的評判,日本人自己也真切明白到這一點,
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戰敗、因為不完美,而發起廢除神宮的運動、更名的活動,這是一種包容、一種尊重。
走在回程的參道上,一邊回想小時的記憶,一邊想著「嚴肅」的事情,如果現在不去想,好像就不會再去想了。









(有趣的是,明治神宮的參道旁,竟然有與JR原宿駅相連的臨時口,不過平時應是不會開放的。)


離開神宮之後,我們朝竹下通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