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暌違好幾年才又閱讀的散文集,《給‧冥王星》,張惠菁的筆法沒有所謂散文的賣弄,卻能寫入人心。)


(《貧民百萬富翁》,一直覺得《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該拿奧斯卡的自己,看完此片後深深的折服,令人感動。)


(上禮拜四早上去剪了頭髮,那裡的男設計師一直叫我壯男,但我其實沒有壯多少,很納悶。現在頭髮好短,呆。)


當你順著宛轉的邊緣遠離朝陽的尾巴,聆聽著世界終止的聲音。


生活中的變動向來就是不可能一直平穩如波,沒有規律的潮汐、沒有月的圓缺,有的只是一個念頭、一句話語。
變動的好與否其實都不是當下所能夠判斷,只是有時候回望過去的日子,前幾天還可以用好幾小時放空,
現在只要看到床鋪和電腦就會覺得慶幸,事實上我不喜歡忙碌的生活,但閒適下來時,又覺得好像有些浪費。
處在變與不變、處在動與不動之間,繞著行星的軌道,在黑暗之中前進,前提是你要相信有生命的軌道這回事。
我可以為忙碌下好幾種定義。對每個人來說,忙碌也各有不同的定義,這不是誰說了就算,也有可能是白忙。
只是在忙碌的過程中,總是會記憶、意識到一些不曾發現的,更或許是在無意識中意識到的事情,潛意識。
「你有沒有發現,在忙碌的時候時間過得比較快。」,在回去的路上,有人這樣對我說著,黑暗、循環,
都像是流動地場景,黑暗不論多淺也是會隨著路燈向後流動,夜晚的民權東路隨著九十公里的時速向後推移,
我感嘆時間的流逝換取到的物質生活,用時間堆積而來的代價是更好的物質生活,還有那已留在原地的青春。
不過就像前面述說的,你永遠不知道當下的變動與不變動,帶給自己的軌道會產生怎樣的偏移,就像我不知道,
當初考上了研究所的選擇是命運的對錯。因為我只是在思考前,挑了一間還沒到截止日期的學校、報了名。
用了一個禮拜準備好備審資料、資料地形式還是跟我同學借的,然後到了當天什麼書也沒看,英文、中文都是,
靠著面試也不知道自己憑著什麼以第三名錄取,結果我現在坐在這間大學的教室裡,一點歸屬感都找不到著。
那天試著問了同是外校考取的同學(那數量也並不多),發現這個「失去的歸屬感症候群」並不只是發生在我身上,
所以我也就沒那麼計較,就當作是一個無法讓人全心投入的遊戲,總想要看到最後破關畫面的妥適心情。
在轉念之間,還有一份報告的關係,或許是當下的情境,現在對我而言歸屬感稍微多了一點,開始產生起來。
就像許多人提醒我的,「不管怎麼說,你現在就是淡江的學生。」是阿,我高中三年是,研究所的這幾年也會是。
或許是從去年開學到現在開學為止,我都沒有直正去投入什麼事情,所以最近簡直就像是餓壞的孩子,
什麼都想要去嘗試、至少把曾經擺著的事情,拿回來重新去做,像是日文、像是駕照。是阿,我沒有駕照。
雖然也不會羨慕會開車的人,(有一段時間甚至認為那是個開銷很大、不環保的事情)但轉念是這樣來的,
「想要結婚的話,至少要有錢、有房子、有車子吧。」每次說到早婚的理論,給我建議、自己想到的,都是這些,
我才驚覺隨口所說的不重視物質生活的伴侶竟然等於沒有,看看自己除了可能會留給自己的房子,一無所有。
簡直就像是最遠的冥王星一般,從九大行星中除名,繞著特殊的軌道,幾百年才能夠相見一面,而我始終明白。
始終明白這樣的道理,因此一無所有的自己,才會覆蓋著髒雪,在宇宙之中繞行,聆聽著世界終止的聲音。




(烤肉的氣氛可以感染很多人,然後像是引力一般,緊緊的貼著地面步行,成為記憶。)

那天邊打著報告的途中,膩了。正巧沒有打工、沒有健身房,於是就把《貧民百萬富翁》拿出來看,
看完之後我「差點」不能自己,說差點是因為片尾的突兀舞蹈,把我拉回了現實之中。這裡、自己。
雖然可能會有點宿命論的爭議,不過也許是最後的結局讓我覺得太精采,所以不認為太過偏向命運論,
反而覺得如此堅持的一份愛也實在太不可思議,活生生襯托了速食愛情背後的荒謬無知,令人慚愧。
訝異的除了片中故事的巧妙以外,(不用說,Dammi已經告訴過我,原著《Q&A》有多麼的強大)編劇的節奏、
導演的運鏡都讓我感受到不同於改編作品的敘事中,不同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刻意的傳記式、
也沒有《七生有幸》那樣沉痛的悲哀感、比單純現實改編的《自由大道》更精緻,我總算在看完那一刻懂了,
為什麼《貧民百萬富翁》應該得到奧斯卡?A.導演高明、B.演員優秀、C.情節動人、D.命中注定。答案是,












































D.命中注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