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禮拜五參觀故宮後吃飯的合影,大家一起參觀的原因是詩畫會通專題研究的課程。)


(這是一篇討論這次故宮展出的書法展,單純是我的心得沒有學術性討論,那不適合我。)


(那麼就一樣是一個無聊傢伙的碎碎念,沒有書法根基沒有學術根據的心得。以上。)


「快雪時晴,佳!」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參觀心得。


如果不考慮會淋濕、帶傘的因素的話,比起晴天我還蠻喜歡在下雨天出門的。而前幾天都是如此。
原本想要趁著一些空閒的時間,先去故宮參觀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不過最後因為一些原因的耽擱,
還是跟教授、同學們在禮拜五冷鋒面來臨前的好天氣,一起去參觀了故宮的「晉唐法書石蹟展」。
正確名稱是這樣說,總而言之就是晉唐代的書法展。法書就是書法,而不是漢摩拉比法典也不是憲法。
這個展覽因為捲軸開闔容易破損的關係,所以每次的展覽都要隔上十幾年,其中又以王羲之吸引我注意,
正確來說,應該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吸引我的注意。那是少數被認為是真蹟的王羲之作品,
而我卻只是被上面的筆畫和字句給吸引住了,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吸引我的東西從來不是被關注的重點。
整篇帖只寫了,「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教授說所謂現在流傳至今的書帖、書簡,很多只不管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來往的書信或是隨手寫來罷了。
這篇帖很明顯是王羲之寫給山陰的張侯的一封短信,內容更是簡潔,開頭王羲之以頓首為問候語,
這是很多王羲之留傳下來的帖能夠發現的地方。之後,他寫道關於冬日一場突然下雪過後的情景和心情,
「下了一場大雪後,忽然放晴了,真是好!想好好的安頓自己,不過沒有結果,不說了!羲之頓首。」
這大概就是全部書信的內容,有點像是現今的手機簡訊,有些奇妙。不過古人的書信來往一定要花更久的時間。
「快雪時晴,佳!」這一句話讓人想到一場大雪過後的天晴,整個心情豁然開朗的感覺,有如雨過天青之感。
從看到這幾句話就一直的不時會想起這樣的畫面,真正好的作品不需要去評論或者是解釋就能懂作者的心境,
雖然我小時後也學過書法,不過自此之後書法的寫作一點都沒有引起我的興趣和觀賞的熱忱,
不過這次激起我的熱忱的地方也很奇怪,僅僅只是那幾句話而已,比起佛經和聖經來說也夠簡潔了。





那天在展覽廳我大概在真跡的面前站了快要十分鐘左右吧,手一直貼著玻璃,一開始的感覺,
只有對乾隆收藏的印章和礙事的評語有點微詞,後來專注在發黃的紙上還依舊烏黑的筆墨時,
就變得好想要去觸摸在那裡的那個字跡,我當下覺得如果我碰到那張千年而來的紙的話,一定會感動到哭吧。
跟在報紙上看到的或者是教科書上看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就在你面前不到幾公分的距離,
字跡卻彷彿在跳動似的充滿了生命力,彷彿不曾年華老去的女孩回眸時,擺動的烏黑秀髮。
一字一筆絕對是散發著那樣的想像,想要去觸摸那千年以前的東西,我想應該不是出於我的手很賤,
而應該是想要真正的去知道那裡面究竟還藏有怎樣的情緒吧,像是它能看透自己似的。最後才被人潮沖開。
除了這個作品以外,也看了各種唐代版本的《蘭亭序》。比起這種有點正經的字體,反而少了些甚麼。
還有唐代懷素和尚的《自敘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自己的傳記,實在是寫得非常得長,
草書也夠撩亂,寫到最後更是有點「啊,隨便啦」這樣的感覺。跟我大三在寫中國文學史筆記很像,
教授的評語最後還寫,「你的字,愈寫愈…」那本宋代文學史的筆記我現在還好好留著,
也許千年以後的人們看到這本筆記時,會研究我的這本筆記,是用0.38還是0.28的筆寫的,或者,
他們會研究這是中性筆還是油性筆寫成的,為什麼這個字當時是那樣寫的,這個圈起來是錯字吧,之類的。
如果那時後電腦已經代替書寫的話,我想這應該不只是個笑話而已。最後參觀完後,大家還一起吃了午餐,
在士林的素食餐廳,那天整個跟佛很有緣份的樣子。我還蠻喜歡的,那也是上禮拜的最後一天晴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