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面是賞析,應該不會超過這範圍,橘色部分是一定要背起來的(老師規定的),歐陽修的部分我寫了2題,
請自己看喜歡哪一題就被那題。
最後面是修辭(有些好像老師還沒教到所以應該不會考,橘色的字那些)。
希望這份整理的資料對你們有用,祝大家期末考ALL PASS! (BY美麗)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是一首通過離別來寫愛情相思的詞作,是歐陽修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的顯著特點是構思別致,它打破了一般詞作所採取的前景後情的尋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別描寫與離別有關的兩個方面,並用離情相思這根線索把二者緊密地穿連起來,揉成為統一的藝術整體,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運用於各片之中。很明顯,這首詞的前片寫行者憶家,後片寫居者(閨中的少婦)憶外。前片以景帶情。例如,望見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無窮無盡的離愁。後片由情人景,是憶極而生的想像虛擬之辭。但它卻景緣情生,景中有人,讀來倍感真切。居者行者,前後縈帶;景耶情耶?上下難分。這二者相互交融,曲盡其妙。同時,這首詞還很注意層次的安排。例如開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寫景,實則它不僅交待了遠行的時間、季節,而且還暗暗描繪出遠行的全過程,用筆細膩形象,含蓄深厚,富於啟發性。
  另一顯著特點是比喻貼切。特別是上下片結尾兩句,用比巧妙生動。“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兩句,雖然可以使人聯想到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於變換句法,並且使這一生動比喻跟全詞的整體形象,跟詞的意境結合得十分緊密,貌似仿效實則創新,天然渾成,不露痕跡。下片以“春山”喻遠,引出佳人登高遙望,更覺委婉纏綿。
  歐陽修雖受“花間”和馮延巳的影響較深,但就本篇來看,他能摒棄“花間”鋪金綴玉的積習,洗淨了濃脂豔粉的氣息,發展了詞的抒情性與形象性的特長。

1. 歐陽修<蝶戀花>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詞家以為「層深而渾成」,原因何在? 試默原詞並說明之。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鞦韆去 。

這是一首閨怨詩。首句一連用三個「深」,表庭院幽深,同時點出身分是身處閨怨的上層女子。楊柳聚欑在一起,像煙霧繚繞一般;重重簾幕一道隔一道,數也數不清,使很深的庭院更加深不可測。透過環境烘托,可見她寂寞憂愁的心緒。「玉勒雕鞍」指貴族公子,也是少婦思念對象。「章台路」是妓館的代稱。思婦在高樓裡,無法見到對方沉溺的歌樓妓館,卻可想像他去尋歡作樂的情景。春天原本是遊樂的季節,但思婦卻只能獨處深院,那如煙的楊柳本應賞心悅目,而今只能成為思婦愁苦堆積的象徵。

下半闕重寫情。春光將逝,本使人不堪,更況狂風驟雨又更到黃昏時刻,她不禁悲重中來,掩起門戶,悲嘆「無計留春住」而獨守空房。「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經此三層逼出「無計」來。而結尾兩句以眼前景寫心情:因花有淚,一層意;因淚問花,一層意;花竟不語,一層意;不但不語,且亂落飛過鞦韆,一層意。人越傷心,花越惱人,詞句淺而意深,又不見刻劃之跡,故「層深而渾成」。「花竟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可反襯思婦寂寞煩亂的心情,也可以當作良人孤獨無依的象徵,而可見含義深蘊。


2. 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一闕,在空間鋪排和意象上有何獨到之處?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以「天」、「地」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秋色連波」二句,秋色與秋波相連於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裡,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句將青山攝入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逕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捨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歎。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3. 試默寫一闕晏殊的詞,並說明他的詞風特色。<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讀晏殊的詞,首要注意的地方,是作者對漸變敏銳感悟和精細描繪。原是宋詞中常見的傷春.惜春的情緒,可是在他的筆下,卻寫的那麼精細、耐人尋味。

詞的開始,詞人心情應是愉快的。拿著酒杯,吟著新詩,走入花園。忽然間,心情被觸動了:如此天氣、如此亭台,是如此的眼熟啊!細思下發現,轉眼間一年光陰已溜走,而引起詞人面對「夕陽西下」的迷惘。而這樣的情緒去觀看花園的暮春景色,便覺得事物都帶著改變的痕跡:那花瓣悄然告別枝頭,而纷纷墬落、燕子歸來,儘管「似曾相識」卻並非昔日的舊燕。這些平常時序的轉換,對晏殊而言卻引起心頭漣漪。又由於他是位「理性型詩人」,故內心衝動未表現出奔倂型的感情噴發,而只用「小園香徑獨徘徊」淡淡表現出來。全詞寫景細膩,言情含蓄,在優雅婉約的風格中表現深厚的文學功力和雍容的氣度。

4. 李後主詞可分前期和後期,是各舉一闕代表作,並說明詞風特色。
前期:<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是描寫江南時的歌舞盛況。開首一句,寫出晚妝後的一群宮嬪娥,透出了雪白的肌膚,整齊排列在春殿裏。「明」字本是形容詞,這裏用作動詞,顯出了肌膚品瓊的光彩。「吹」字挺生動,如作「聲」,減少了一種動作,不如「吹」字傳神。「霓裳」羽衣,是盛唐時有名的大曲。後主宮中,設有主香宮女,例行的一工作,一是焚香,一是飄香。可見在物質上的享受,不僅要滿足視覺、聽覺、還要注意到嗅覺。歸時……兩句 ,一片空靈,意境特為超放,想見馬啼得得,踏月自歸,風流瀟灑的神態。花間詞派,題材限於宮閨之內,不免侷促;後主則能 於宮閨之外,另闢意境。利用手邊的有限題材。去創造無限的天地,顯示出天然渾成藝術手腕,其可貴在此,其能於花間集外自樹宗風亦在此。

後期:<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一首寫離愁的詩。對人物上場的描寫,可見孤寂的處境;「一鉤月」給人悽涼之感,而在「梧桐深院」上加「寂寞」,是感情移到物上。大地秋色是無所不在,句中卻「鎖」字,其一詞中人視線所及,侷限院內,因感秋色也只在院內;其一則是自己被鎖在重門內,因感秋色也鎖在重門內。其實閉鎖的不是「清秋」,而是他的視界、愁心。

直接寫離愁,通常說心中像一團亂絲,但亂絲可剪斷或理順,而離愁卻越理越亂也無法斷。「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並沒有說明到底是什麼滋味,卻說出了人在面對離愁時,一種講不出的生活真實感受。這句話在人人心中,卻沒有人道破,被作者點出,而引起人人共鳴,成了最真切能代表離愁的名句。

有人聯繫作者身歷亡國之痛的遭遇來評論這首詞,劉永濟說下半闕滿腹離愁,亡國君的滋味,實盡人世悲苦的滋味無可與比者,故曰「別是一番」。
5. 張先醉垂鞭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本詞為宴度上贈妓所作,藝術表現上卻有精湛之處。首入眼簾的是美麗的「雙蝶」繡在羅裙上,而後寫出地點在宴會上,初次見到女子的樣子,是臉龐上清秀的妝,就如春天花開「淡淡」的自然。而在「細看諸處好」則全面肯定這位舞女各處都好,又受端詳。「人人道柳腰身」當是先聽說的印象。「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去」。兩句寫衣飾之美,當時舞罷時的印象。更襯托出這位女子的神韻仙姿。此詞將女子描寫如淡淡的春色,幽閒淡雅,風韻天然。可取的是作者的速寫能力,寥寥幾筆,便如真似幻地勾勒出了一風塵女子的迷人風韻 。上片寫鞭其衣著華麗艷美的同時,又將歌女婀娜的舞姿展現於眾人之前。下片中的「人人道,柳腰身」又是對她風姿的補寫;下片繼續讚美她幽閒淡雅、氣韻天成的風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