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看世足賽了嗎?阿,不對是讀好期末考的範圍了嗎?
當然老師沒有去炒股票只要去看骨科醫生,
所以老師當然要在這邊繼續寫左傳的期末考範圍。
這次的左傳期末考範圍說有多大就有多大,
不過因為都是一篇一篇的小故事,因此也不會說太難。
這次左傳的考試重點會擺在-

一、晉靈公、陳靈公、夏姬、夏徵舒、巫臣、趙頓、申叔時、楚靈王以及季札等人物的評論。

二、對於這次報告的對象感想、遇到什麼困難以及獲得什麼收穫。

三、本學期對左傳課程的收穫,對本課程的建議。

四、左傳所記春秋之事與現今社會現象有那些可以互相借鏡之處。(這題老師在最後一次上課有提醒,當然現今之社會現象最主要的當然是-某「股」科醫生炒股了。還有不肯認錯的總統、同學等等。)

有鑑於上次老師突然考了翻譯題,因此我會挑幾句老師特別說過的句子來講。
以上第二題到第四題都是各位自由發揮的題目,所以我就先以人物分析來說。

「晉靈公被弒」與趙盾弒其君。

首先是「晉靈公被弒」的故事,(不是打臨工喔。)
《左傳》的作者在描寫晉靈公這個人時,
一開頭便寫著:「晉靈公不君。」雖然不知道他的個性如何,
但文中列舉了他一些暴虐的行為來說明這個論點,
可知他身為國君這樣是有違常理的。
不過我們要看晉靈公的故事就要先從趙盾的故事開始說起。
傳六年春的時候晉國在夷這個地方軍事演習射飛彈,
讓狐射(ㄧㄝˋ)姑擔任中軍將領,(有點像是統帥的職位)
趙盾擔任中軍副將輔佐他。
這時候晉國的太傅(相當於行政院長)楊處父改變地方改在董這個地方演習,
然後換掉中軍的將領讓趙盾擔任。
因為楊處父以前是趙盾的父親-趙成季的屬下,
所以偏心(左傳中用「黨」這個字,偏心)於趙盾。
而後他說趙盾很有才能,用他是國家的利益,所以更改將領。
於是趙盾從這件事開始參與國政、制事典等無關緊要的大小事。
(這一段老師要說的是,楊處父有沒有考慮到原本的將領狐射姑的感觸,
 更何況他的說法是先私後公,趙盾是很有才能沒錯,
 但是楊處父的作為會不會讓很多照規矩晉升的士官感到很不滿?
他的行為是不恰當的。)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三二頁下半欄─

乙亥年八月的時候,晉襄公掛點當時靈帝還很年少。(不是進香公喔。)
晉國的國人們希望立比較年長的太子為國君。
趙頓說:「立公子擁。有德行又年長,
且跟秦國有好的往來。擁有許多的美德。」
賈季(他就是狐射姑先生。)說:「不如立公子樂。他是懷公文公的後代,
立公子樂國民們一定會同意。」
而後趙盾則是說公子樂沒有威嚴,德行不足以服眾,
怎麼可能使晉國安定呢?於是他又說了許多公子擁的優點。
(老師這邊說,狐射姑是在進行意氣之爭,意氣之爭若形成難排解。)
於是最後由趙盾決定派士會去把在秦國當人質的公子擁迎接回晉國當國君。
賈季(他就是狐射姑先生。)則也派人去陳國要把公子樂迎回來,
卻在中途被趙盾所派的人給殺了。
賈季埋怨當初楊處父改變他的官位,於是在當年九月,
派續簡伯(也叫續鞫居)殺了楊處父。
書上寫到:「晉殺其大夫,侵官也。」
(為什麼一個國家能把大夫殺死呢?因為楊處父侵權而沒被制止,這是原則問題。)
那年的冬十月魯大夫到晉,參加襄公的葬禮。
隔一年趙盾殺續簡伯,賈季(他就是狐射姑先生。)逃奔狄這個地方。
趙盾
派臾駢送賈季的家產和家人去狄這個地方。
臾駢這個人是當初在夷軍事演習時父親被賈季處罰過的人,
原本臾駢要殺盡賈氏的人以報仇,不過臾駢知道這麼做會破壞趙盾的好意,
也會讓主子感到為難,因此便放棄了私人的恩怨。
他說:「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這句話也就是說不論敵人對你如何,這件事情也不該由你的後代來承受。)
春秋戰國當時就有不牽連家人和朋友的想法。
臾駢想趙盾禮遇於賈季他如果因為受寵而報私怨,
恐怕不可以。(這邊可以對照趙健明來看,他是不是給陳水扁丟臉?)
以私害公不是忠心的作法,若是破壞了哪有臉對得起趙盾?
於是臾駢將狐射姑的家人、財產,親自送到邊境交給狐射姑。
其實從這邊看來趙盾任用人的能力相當好。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三三頁下半欄─

我們回到秦康公送公子擁於晉國,這時秦朝大臣有人建議說,
當初晉文公(小白)入晉國時沒有守衛,因此有呂郤之難。
於是秦康公給予公子擁許多侍衛。
這是鏡頭回到晉國,晉襄公的妻子整篇在朝廷上抱著太子啼哭,
整天哭到:「先君何罪?太子何罪?為何要捨棄太子而外求公子擁?」
每天當趙盾來到朝廷的時候,
她就對趙盾說:「先君要你侍奉這個太子,而托付於你。」
趙盾想起襄公對他說過,
「這個孩子將來有成就一定是你的功勞;若是沒有成就,我一定會怨你。」
現在先君的話還言猶在耳卻棄太子不立,
趙盾和朱大夫都頭痛這位先君夫人。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且害怕百姓以大義逼迫自己,因此趙盾決定放棄迎公子擁而立靈公。
而且為了抵抗來訪的秦軍還開戰。
(從這點可以看出趙盾做事情都欠缺考慮,什麼事都沒有周詳的計畫。
 要知道謀定而後動的重要。趙盾的評論老師說,他是令人感到嚴酷的。
 沒耐心而且自負,不然在一開始就應該拒絕楊處父的提拔,
 這是有才能的自負。)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三四頁下半欄─

總算回到晉靈公,就如前面所說,
《左傳》的作者在描寫晉靈公這個人時,一開頭便寫著:「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的種種言行並不符合為君之道,
向人民徵收重稅來彩繪宮中的牆;在台上用彈丸射向人民,
觀賞他們躲避的情況;廚師沒有將熊掌煮熟而殺了這名廚師,
命一位女子將屍體裝在畚箕裡戴著經過朝廷。
趙盾等人看到了這具屍體,他們覺得很憂心,便決定前往勸諫,
但士季認為,若靈公連趙盾的勸諫也不聽,那之後便無人能進諫了,
因此決定分批進諫;而趙盾甚至連續七次不斷的勸諫,
靈公才抬起頭來看他跟他說會改進。
不過靈公卻還是沒有改過,因此趙盾繼續去盧小他,
不對是勸諫他。終於一天靈公受不了,不高興便派了鉏(ㄔㄨˊ)麑(ㄋㄧˊ)想殺掉他。
但是當這個鉏(ㄔㄨˊ)麑(ㄋㄧˊ)在他家見到他以恭敬的態度預備早朝時,
就認為他是個忠臣便不想殺害他,但又不能違背命令,
因此而撞庭中的槐樹而死。
(這段史實很有名,不過卻也有點偏剖,被認為是要突顯趙盾的德性而寫,
 當然也有人懷疑鉏(ㄔㄨˊ)麑(ㄋㄧˊ)是不是被趙盾殺害的。)
這件是失敗之後晉靈公當然沒有放棄,
他設宴請趙盾喝酒,同時埋伏了武士在房間裡。
趙盾的車右提彌明察覺了這件事,
便以按禮酒已三爵為由將他扶下堂,
靈公叫他養的惡犬要咬趙盾但牠反而被提彌明殺死。
他們便一邊和武士打鬥一邊離開,之後提彌明也負傷而死。
晉靈公是真的想要殺趙盾,因此一次沒成功,還計劃了第二次
乙丑年,趙穿刺殺晉靈公於桃園,(龜山旁邊的銘傳大學。)
(趙穿是晉襄公的女婿,趙盾的弟弟。)
當時趙盾為了躲避晉靈公的殺害因此正準備要出境,
不過當趙盾得知進靈公被殺之後就不出境了。
太史公(古代記載真實歷史的官職)書上寫:「趙盾弒其君。」
然後公布在朝廷給大家看。趙盾說不是這樣子的。
不過太史公說,趙盾你乃為正卿,出奔卻不過境又不討伐趙穿,
不是寫趙盾你殺了靈公寫誰呢?趙盾只好嘆了口氣,埋怨自己顧慮太多。
後來孔子說,董狐(寫趙盾弒其君的太史公)是一個優良的史官,
沒有隱瞞趙盾該承擔之罪。而趙盾是當時好的大夫,
可惜如果越國了國境就沒有你的事了。(孔子說反話?!)
(這一段很長,老師在這邊停留了很久,
 我們先看派刺客去刺殺趙盾的地方,老師說,君子慎獨。
 看一個人不是要看他在人前的嘴臉,而是獨自一個人的修身。
 自律也就是克己,比起他律來說重要許多。
 然後我們回到趙盾跟靈公的關係,其實趙盾後不後悔,
 從要立公子擁開始他的作為就不斷讓他自己後悔,
 他也就只能埋怨他那舉棋不定的個性。
 趙盾即使本意不是要讓靈公當國君,但是靈公即位他當然有責任。
 一是如果當初公子擁當國君的話的懊悔。(後悔)
 二是靈公沒有學好當然是趙盾的責任。(無奈)因此才感嘆。)
問題,老師在這裡提出了幾個問題讓大家去思考,
首先,趙盾是否知道趙穿想殺靈公?或是趙盾沒有發現?
還有孔子的最後那段話,對趙頓來說是稱讚還是反諷。可以從這幾點去寫。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五一頁下半欄─

「陳靈公被弒」與吳國始大。

接下來我們看下一篇,「陳靈公被弒」。
陳靈公私通臣子夏徵舒之母夏姬,
夏姬又算是陳靈公之嬸母,陳靈公日夜至其家飲酒作樂,
甚至與其臣子穿夏姬之內衣戲於朝。(cosplay)
泄冶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去勸諫陳靈公,
陳靈公表面上答應了泄冶的勸諫,
但是背地裡卻同意孔寧和儀行父殺掉洩冶,
從這裡就看出陳靈公陰險的一面。
孔子在這裡評論說,「在世人大多都沒在做好事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太過清高。」。
就像是泄冶這樣的人阿。
(泄冶是老師少數說到會考的人,因此我來說一下老師所說的泄冶。
 其實孔子這一段話很直接的就是在批評泄冶找死,
 而且我們要去仔細想泄冶挺身而出勸諫的心態,
 究竟是為了1.基於大夫的職責?還是2. 泄冶為了求名?求忠?
 若是因為第二個原因而進行勸諫,那泄冶勸諫的出發點不對,
 被殺自然不能院任何人。如此求名之法不值得效法。如果是為了忠的話,
 老師也說這就是「愚忠」。)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五七頁上半欄─

有一次陳靈公和孔寧以及儀行父在夏姬家中喝酒,
陳靈公、孔寧、儀行父三人在夏姬家中飲酒作樂,互相戲謔。
靈公對儀行父說:「徵舒像你。」儀行父聽完也對靈公說:「也像君上。」
夏徽舒愧恨陳靈公與母親之不倫而射殺靈公,
孔寧以及儀行父則是嚇得趕緊出奔。
(很弱的死法吧)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五七頁下半欄─

那年冬天,楚莊王藉口要平定陳國的夏徵舒之亂起兵伐陳。
(因為陳國緊鄰楚國。)
楚莊王告訴陳國人民不要驚慌,自己只是來討伐夏徵舒,
於是進入陳國內,捉到夏徵舒後五馬分屍於栗門,順便把陳國滅掉了。
當楚莊王打勝仗後獲得眾人的讚賞,但外交官申叔時卻不恭賀,
因此楚莊王很嚴厲的質問他。申叔時希望王聽他好好解釋。
楚莊王說好吧,於是申叔時先藉由比喻切入重點的說法說,
「俚語有說到,牽牛過人家的田地,田地的主人奪他的牛,
 這種行徑就有罪,奪之牛,不是太過分了嗎?
 今王以徵舒為賊弒君,故徵兵諸侯,以義伐之,也已經討伐成功了,
 為何還不撤兵把國家環給陳國呢?
 這樣你說的話以後有哪個國家會相信,要用什麼來號令天下?
 所以不祝賀大王。」
楚莊王聽完這段話恍然大悟,(重點是申叔時的口才很好)
於是答應會把國家還給陳國,申叔時最後還對楚莊王說,
那真是太好了,我只不過是一介小人,大王能把已經抱在懷裡的東西取出來,
那才真的是大人物的作為阿。
(「取諸其懷而與之也。」-將已經抱在懷裡的東西取出來還之。)
(楚莊王是難得明理的國君,才能造成後來楚國問鼎中原的霸業。)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五八頁下半欄─

後來陳靈公遭弒,二卿出奔,亡子之痛後,
夏姬被俘虜到了楚國,這位傾國佳人夏姬到了楚國,國君和群臣為之神暈顛倒。
楚王欲納夏姬為妃妾,申公巫臣知楚莊王好求文武之道,
故以道德義理正之,逼的楚莊王只好忍痛割愛這位美人了。
子反逮到機會讓他可以迎娶夏姬,這時巫臣又出面制止,
對他說:「夏姬是一個禍水,陳國的禍敗亂亡皆由她而起,
凡娶夏姬者,將有不得好死之惡;何況天下美貌佳人多的是,
何必要自毀終生呢?」申公巫臣知道子反貪生怕死,
便以這一段以禍患利害來威嚇他,果然收得其效,子反因此做罷。
最後楚莊王只好把夏姬送給鰥居的連尹襄老,
沒想到襄老享受齊人之福不到半年,晉楚之間就發生了邲之戰。
襄老戰死了,身首異處,被扣留在晉方;
但他的兒子-黑要,沒想要先尋回父親的屍首,反而要將夏姬佔為己有。
巫臣好不容易處心積慮的將夏姬從楚莊王和子反手中討回,
怎可能輕易讓黑要迎娶夏姬。於是巫臣設計了一齣膾炙人口精采好戲,
先是給夏姬一個海誓山盟的承諾後,在精心策略一個還屍計,
而後安排夏姬回到鄭國,甚至還秘密向鄭君提親迎娶夏姬。
(夏姬為鄭國人,左傳記載鄭國出美女。絕對不是蒸鱸魚的家鄉。)
那時魯晉結盟,晉楚既是死對頭,楚王遂準備對魯國發動戰爭,
先派巫臣出使齊國,以聯合結盟;
巫臣盡帶家室與財產出發沒有完成使命。
巫臣一到鄭國,就派副使回楚覆命,自己要帶著夏姬準備到齊國定居。
巫臣把要與齊國結盟的禮物派遣使者送還給楚國。
(老師評論這一段說巫臣即使有不對,但他卻沒有忘記身為臣子的本分,
 並沒有把寶物私吞後才逃離楚國,而是派遣使者送回去。)
前後一君三臣皆拜倒在夏姬的石榴裙下,申公巫臣對諸位規勸誤以夏姬為念,
滿口仁義道德,引經據典的批判夏姬,
其實巫臣是在為把夏姬佔為已早在盤算之中。(好像捅我的人。)
此時巫臣的意圖已全部曝光,最氣憤的莫過於子反。
當初巫臣聲聲利害,而如今夏姬竟然做巫臣婦,子反心有不干,
他請求楚莊王賄賂晉臣,以便讓巫臣當不了晉國的臣子;
楚莊王的令人出乎意外的說:「申公巫臣為先王效命多時,
而今日為一己之私而犯下大錯,乃人之常情,
功多於過,更何況巫臣若對晉國有利,即使用重金賄賂也無用沒有。」
(我就照楚莊王的身分寫老師說的評析。
 老師說楚莊王能成霸業就是知道如何對待臣子和器度。
 楚莊王認為巫臣只為自己打算確實相當過分,
 而且當初巫臣也曾制止自己迎娶夏姬,你說楚莊王幹不幹?他當然幹。
 可是他還是對子反說,因為他曾經對楚有功勞,所以我們不要去為難他。
 這句話一說出來不僅顯示出君王該有的器度,巫臣功勝於過,
 楚莊王這件事也就罷了。所謂功臣是國家的基礎,莊王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因此才能造就楚之霸業。楚莊王這席話不僅1.顯示他的領導風範,
 更2.替人留餘地。)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七六頁全─

本已到手絕色女子在巫臣的詭計下被破壞,向楚莊王直諫又遭拒,
子反對巫臣更是恨之入骨,等到楚莊王去世後共王即位,
立刻聯合和巫臣有嫌隙的貴族子重先殺了次要情敵黑要,
然後殺死巫臣留在楚國的族人,並且瓜分他的封地。
巫臣寫信給他們說:「你們貪婪無厭,濫殺無辜,我一定會讓你們付出代價的。疲於奔命而死。」
他鼓動晉王室開闢第二戰場,聯合在東南地區尚屬部落小國的吳國,
從背側牽制楚國。
巫臣並親赴吳國,說服吳王壽夢叛楚。
壽夢也正為楚軍的經常入侵所苦,便一口答應扮演這個代打的角色。
巫臣返回晉國,向當時的晉景公覆命,然後帶著晉國一百二十五人的軍隊,
到達吳國,教授吳國軍隊乘車、射御及戰陣的技巧。
(「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吳使伐楚。」這一段左傳原文的寫法有兩種意思,
 1.時間短期,行動密集。2.伐是敎的結果。)
吳王闔廬積極向楚展開軍事攻擊,在楚國叛將伍子胥的策劃下,
兵分三路遠征楚國加上晉國,楚大臣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為了戰事而奔命,。
後來吳國甚至攻陷楚京郢城,楚昭王逃往隨國,楚幾乎亡國。
於是吳國終於取代了楚國的地位成為南方霸主。
(因為有了巫臣才使吳國如此迅速的強大。)

─改寫自《春秋經傳集解》一八二頁下半欄─

季札行誼。

總算到了季札這個好人了,前面鳥事太多烏漆嘛黑。
季札是老師認為左傳裡的第一流人物。季札在左傳中像是全知全能的人物。
他並不只是會掛劍而已,他更會「守節」(節操)和「修身」。
老師對季札的描述不太多,都只是稍微帶過我略提一下。
季札為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雖然是最小的兒子,但是素有才德,
諸樊不時想立他為嗣,而其餘兄長也願意讓位給季札,不過他終究不受。
在出使魯國觀周樂的時候,表現出其博學及對於詩歌的造詣;
出使別的國家,面見各國的重臣,對於其國家之情勢分析亦表現出其眼光獨具;
在闔閭使專諸刺殺吳王僚後,就非常低調的過生活,直到楚國侵陳,
受命出兵援助時,以理說服子期退兵才是最後一次出現在左傳的記載。
在婉拒諸樊的立他為嗣甚至還以子臧的事來比喻自己沒有受位的意思,
理由充份且言辭婉轉,絲毫不使諸樊有尷尬的感覺。(《春秋經傳集解》二二六頁)
子臧也是個守節的人。而這也是季札所效法的。
周遊列國時,在各國面見各國重臣時,對於其國之內部情勢,不僅有深刻了解,
還可以給予一針見血的建議,而這些分析及建議,之後都產生了效果。
例如到了齊國,請晏嬰「速納邑與政」以避禍,並預言齊國將有大事發生,
果然「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禍。」
證明了季札之眼光深遠,而之所以眼光能如此深遠,想必是博學所致。
(《春秋經傳集解》二七三頁)
這大概是季札的重點。大家要記住季札最重要是能「守節」和全知全能的觀點,
即可以評論季札了。

楚靈王言行

老師因為那時候在最後一節課才講到他,所以跳著說我也跳著講,
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好,正經。)
當時北宮文子,去見令尹圍,(公子圍,也就是後來的楚靈王。)
他後來對公子圍的評價是,「雖或其志不能終也」。
意思是楚靈王會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但卻會不得好死。
然後後面有他開始分析關於公子圍的威儀。
「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讓人效法)。」
這邊說的是要有威儀最重要的不要讓人怕你,
而是要使人對你「畏威懷德」,才足以服人。(《春秋經傳集解》二八一頁)
然後我們再跳到《春秋經傳集解》二八九頁,
楚靈王剛殺死前任的國君(他的姪子)登上大位,
鄭國的游吉到楚國參加葬禮,回來後,對子產說楚國都準備好了。
楚靈王太過狂傲,而且自己說了算,一定會會合諸侯召開會議,日子已經不遠了。
子產聽說了只是叫他放心,認為楚國還要過個幾年才會這樣做。
(《春秋經傳集解》二八九頁)
但是沒想到沒過多久楚靈王就要召開諸侯會議,
晉國的國君想要拒絕參加不出席,不過這時司馬侯說話了。
他說不可以阿國君,楚王是個驕傲自大的人,
(老師說驕傲自大還要有本錢。沒有腦袋的人根本驕傲自大不起來。)
老天可能是要先滿足他的願望(當霸主),然後才降臨懲罰吧。
晉國和楚國現在受到老天的庇祐,千萬不能因此而和楚國過不去阿。
(老師說,看人要看他在得意之時的嘴臉。)
不過晉國的國君仍不太舒服,就問司馬侯。
「我們晉國有三個優點,國勢險要,面水背山適合防守;而且先產良馬;
 齊楚又不斷的發生弒君篡位之事。怎麼會有危難呢?」
可是司馬侯又這麼說了。
「如果憑藉著地勢險要和依賴馬匹更要唱衰鄰國的話,這才是晉國的三個缺點阿。」
唱衰別人是不好的行為,如果在別人失意時落境下石是很要不得的行為。
(《春秋經傳集解》二九五頁)
不過當然楚靈王雖然自負,不過仍是有才能和良心的。
有一次大臣子革對他勸諫說他太過於積極想要當霸主、成霸業了。
任何事情都太過於自負才會導致許多戰役的失敗。
為了這次的勸諫楚靈王像是良心發現似的好幾天吃不下也睡不著,
就為了子革的話,以及他想要改過的決心。
可惜的是楚靈王最後還是沒辦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終於無法避開災禍。
這就是孔子為何說,「克己復禮,仁也。」
克己復禮,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是相當難的行為,
因此也就突顯了修身的重要。
(《春秋經傳集解》三二0頁)

以上是這次左傳會考的範圍還有重點,
因為這次期末考的考程排的很滿左傳東西又很多,
因此才會這麼晚才上傳。請見諒。
如果看完有什麼問題再問我吧。我每一個小時會上來回一次。
要檔案的直接跟我說,大概有十頁的分量,記得把老師去看骨科的部分刪掉。
不要像上次蒸鱸魚一樣還把「老師來了,老師又來交大家寫左傳了」印下來。
很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