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詩」則截然不同,在面對複雜曲折的歷史人事時,
直接從歷史長河的廣遠視野來看,看到在恆長的時空背景底下生命與歷史的真實本質。


這篇是在黴菌的眼淚當中寫完的「詩選考題重點」。
因此把我在國圖找到資料的開心轉變為很沉重,
有時候覺得人真的是很不完美,
在面對很多的問題和現實時所做的決定往往都不是做好的決定。
所以會後悔會想要哭的感覺就會異常深刻。
但是如果把時間拉的更長一點之後回來看這個時間點,
那麼在那個時間點所做的決定,也許對未來來說才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從傷心中走出來,
不要連表達無奈的權利都沒有就被迫接受了一切。
有時候默默接受了一切不代表不會感到疑惑,
但是比起自身的開心和自己的未來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去看「全民大悶鍋」或者今晚開踢的德國世足賽吧,
因為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情最重要,
時間會代替我們開口,那些人自認為的對會讓後人做適當的評價。


詩選考題‧分析重點

第一題:默寫劉長卿<過賈誼宅>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第二題:唐代共有幾種對仗

第三題:背出所有拗救

(第二題和第三題參考老師發的「聲律的拗與救」)

第四題:懷古詩與詠史詩比較

  在對「懷古詩」與「詠史詩」做比較之前,我們要先能夠分清「懷古詩」與「詠史詩」之間的差異。在古典詩的分類上,「懷古詩」與「詠史詩」一直存在著許多糾葛和混淆。但是在《唐代詠史詩之發展特質》中說到:「詠史與懷古兩種類型的涵蓋對象固然有所重疊,難以分明的界定,但兩者的內容特質仍各有不同偏向,彼此不能涵蓋對方、取消對方。」可見懷古與詠史存在著許多不同。「詠史詩」大抵藉一二古人古事以喻況自己,抒發個人情志,或對古人古事加以批評,較具個人色彩;懷古詩則對整體人生的意義加以反省,或對整體人類命運抒發悲憫情懷,有因地及史,乃至眾人共同命運之關注,較具宇宙意識。
  從前段對「詠史詩」的描寫,我們因此可以說「所謂詠史詩,是指以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題詠對象的詩作」。最早以「詠史」為名的詩作是東漢班固的<詠史>詩,詠緹縈一事,並帶有個人評論。「詠史詩」的結構原則,有「主題式」與「因果式」二種模式。其中的主題式結構,「在一首詩作中將不同時期內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組織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之下。這一主題,賦予詩中所涉及的每一具體事件與人物以一個統一的意義」如左思的<詠史>八首就是典型的例子。左思<詠史>八首,詠史事以喻己懷抱,事事皆有跡可尋,而以自我情懷的轉折為敘述主軸:先是自敘心志,再感嘆境遇殊異,又轉而肯定高潔,最後對於英雄的埋沒寄予同情。詩中提到不同時期歷史人物的意義,都是象喻詩人自我懷抱,形成統一的主題結構。
  「懷古詩」是經由南朝道初唐的眾多詩人努力而逐步形成的詩歌體裁。由於「懷古」是人人感興味的抒情方式,故魏晉以後眾多作者作了各種不同的表現。尤其,在宋‧齊行旅詩中,懷古情懷的表現在整篇作品中所佔的份量逐漸增加,足以構成作品的主題,具備獨立成體的條件。由行旅詩到懷古詩的體裁分化,與六朝詩壇感物對象的轉移和詩人對歷史興亡的反思密切有關。六朝文論家對感物吟志的新認識,使得詩人的注意力從內在意志轉向外在景物。在歷史興亡的反思當中,引發出對生命最本質的體認和感概。當懷古情懷越來越普遍地表現在行旅詩,終於出現了以「懷古」為詩題的懷古詩-初唐李百藥的<郢城懷古>,代表「懷古詩」終於登場。「懷古詩」基本上在面臨歷史遺跡,撫今追昔的對比中,往往抒發出懷才不遇之悲與建功立業之志等個人身世之嘆。還有,有些詩人運用近體格律表現作者的懷古幽情,呈現出有別於古體懷古詩的風貌,也成為日後「懷古詩」的主要走向。
  因此我們可以說,「詠史詩」不論是詠讚、敘述或評論,其所關注的完全停留在人物與事件的作為因果、是非成敗等事實上。也不論他提出的歷史見解多麼高明精到,終究都只是環繞在現象面。然而「懷古詩」則截然不同,在面對複雜曲折的歷史人事時,完全擺落人的種種作為和是非成敗等評斷,而直接從歷史長河的廣遠視野來看,看到在恆長的時空背景底下生命與歷史的真實本質-「變」,而種種人物因果都只是一時的色相而已。所以從詩歌精神來看「懷古」與「詠史」,我們可以說,詩人情意投射的對象曾次完全不同,一個是歷史的現象,一個是生命的本質。

第五題:秋興八首賞析擇一

(參考「古文觀止」或相關書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