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在不起眼的咖啡廳裡面聽到飄揚的薩克斯風或者小喇叭,
那種沒有束縛的音樂搭配不可思議的各種樂器,
讓人不禁有身在雲中卻無所著力的感覺。是飛翔吧。
不過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我認識爵士(Jazz)樂,
憑藉的不是LP黑膠唱片的音符或者音樂史中的描述,
而是在村上春樹書中大量出現的爵士樂人物和歌曲的描寫,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以爵士樂曲名當成書名的-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因此若是要在我的生命中談起爵士樂的話,
村上春樹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啟發點。
我對村上書中描寫的爵士樂感到有點羨慕的情感,
書中的主角大多能從爵士樂中得到舒緩、慰藉以及想像,
我喜歡村上在「挪威的森林」中,
描寫液晶體收音機流露出的熱情洋溢或者清新舒暢的爵士樂場景。
因此在我不斷閱讀村上作品的年代中,
可能把爵士樂和艾靈頓公爵跟村上春樹畫上了等號吧。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
對於爵士樂我至今還沒有真正的去觸碰,
只有偶爾在那不起眼的咖啡廳裡時,
會傳來飄揚的薩克斯風或者小喇叭配合鋼琴演出的聲音,
雖然不能確定是艾靈頓公爵、路易斯‧阿姆斯壯,
或者是查特‧貝克所演奏的曲目,但是我很確定這種舒服的音樂,
就是在我腦中出現有點抽象卻又很真實的-「爵士樂」。

文字學第一節課通常都是我看課外書的時間,
我沒辦法整個禮拜四早上接連著修辭學和文字學的轟炸,
雖然修辭學已經改善很多不過對於文字學這種不需要上課就能考試的科目,
老實說我真的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也許有人認為這對中文系很重要,
但不管再怎麼重要,對我來說還是沒有辦法接收真的很死板的東西。
話題偏遠了,我今天在文字學上看的就是一直不敢去碰,(怕會很無聊)
由村上春樹(文)與和田 誠(插畫)合著的-
「爵士群像」(Portrait in Jazz),
在還沒看以前我一直懷疑封面的插畫人物是誰,
果不其然是爵士鋼琴大師-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
老實說我沒有真正的聽過他的音樂,但是他的大名已經在我腦中盤旋已久。
這本書就如封面所寫,
真的是對爵士樂熱愛的兩人才能寫出來的熱情洋溢爵士書。
其實對於一點爵士樂入門都沒碰過的我來說,
看這本書真的有點吃力,因為對我來說什麼,
搖擺樂(Swing)、咆勃(Bebop)、酷派(Cool)等專有名詞,
對我根本就是在接受新的事物一樣困難,
我終於能明白當初在學鋼琴時,
老師對我說初級者跟本不可能學爵士樂,太難了。
因此我的人生至今為止都跟真正的爵士樂擦身而過。
所以到文字學第一節課結束時,我已經變成只看爵士樂手們的生平了。

雖然覺得很沒有努力看完這本書的恆心,但是憑藉著現今網路資訊的發達,
還是從「CD hi」還有「曲風百科」能了解爵士樂的簡史。
爵士樂可以說原本是黑人音樂文化的演變,
「這些樂師將本身擅長的做活歌、福音歌曲、街頭行進以及散拍音樂(Ragtime)等元素,
 大量運用在表演上,演變出更新更炫的表演躆頭。
 就這樣,一個音樂大交流時代,早期的爵士樂開始,就在十九世紀末誕生了。」
當然爵士樂搖籃地的紐奧良(New Orleans),因為黑白交雜人種的熱鬧生活,
使得許多樂手為了謀生所做的努力,卻在無意間成就了爵士樂這項融合藝術的產生,
對整個美國後來爆發的音樂運動可說是始料未及。
「長久以來,爵士音樂被稱之為美國藝術的瑰寶,
 身兼作曲和樂評工作的Virgil Thomson曾經形容爵士樂是
 『自歐洲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以來,
 最震懾人心的民間(自發產生的)音樂。』」
爵士樂是美國黑人對於當代文化最主要的貢獻之一。
黑人不但創造爵士樂,而且在其後的發展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爵士樂象徵的是美國文化的大熔爐,融合了各色人種的創造天份。
但是爵士樂複雜的發展史層面,也無法代表美國黑人其他豐富的音樂辭彙,
例如田園的即興吟唱,教堂聖歌,福音詩歌,雷格樂,藍調,節奏藍調,搖滾樂,
乃至於晚近的饒舌音樂等等。
這些音樂形式的發展風格不但彼此相連,而且也與爵士樂有密切的關係。
某些音樂形式或多或少影響了爵士樂的發展(如雷格樂與藍調),
但是將這些音樂獨立出來,它們卻又並不代表爵士樂本身。相當的迥異。

「爵士」樂(Jazz)這個字的起源有諸多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Jazz一字由法文Jasper而來,意思是「閒聊」。
常人在聊天時是無法預設談話內容的,想到哪就聊到哪,
所以Jazz代表一種即興式的活動。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Jazz 源自紐奧良(New Orleans)的蒸氣船所發出的聲響,
當時爵士樂團在蒸氣船上表演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也有人認為Jazz一詞是白人用來形容黑人的音樂,
將爵士樂與賣淫或是其他粗鄙的字義相連,
可以反映當時許多白人對於「黑佬」音樂的不屑態度。
我認為爵士的音樂就像是第一項意思所寫的「即興」音樂,
只有如此順從心中感覺所創造出來的自由音樂,
才可以讓閱聽者感受到氣氛的改變而不是音隨心轉,
爵士樂是真正做到了心隨音轉的即興音樂的完美表演。
而至於有很多人會常常搞混的「爵士」與「藍調(Blues)」,
資料裡也做了很好的解釋,
「藍調是爵士的根,爵士卻在另一個天地大放異彩。」
很多早期的Rock Music都是Blues,而爵士包含著藍調,
藍調卻絕對部會包含爵士。
說了這麼多對爵士是不是真的瞭解,我到認為像是在上爵士課一般,
因為在我的小說裡出現音樂的機會太少了,
我只接觸搖滾樂、現代音樂以及饒舌的狹隘音樂世界中,
完全沒有幾個代表性音樂能出現在小說中的飢渴感,
而且我希望我所喜愛的音樂都能讓我在生命之中去深刻感受,
因此才會想要認識爵士樂的感受性,
我希望經過消化還有吸收、接觸之後,能讓我認識真正的「爵士樂」。

參考資料:
---------------------------------------------------------------
曲風百科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type.htm
爵士音樂年鑑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jazzyear.htm
爵士樂手介紹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persons.htm
爵士樂理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diatonic.html
爵士樂器介紹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instrument.htm
---------------------------------------------------------------
http://www.e-classical.com.tw/activity/topic/jazz101/
---------------------------------------------------------------
http://www.jazzhut.idv.tw/jazzhut/history.htm

相關名詞:

搖擺樂(Swing)
最早起源於1930年前後,在1935-1946年間達到巔峰,
其中最能代表這個樂風的則是「搖擺樂之王」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
所領軍的六重奏(Benny Goodman Sextet)。
二十年代中後期,爵士大樂隊在美國各主要都市的夜總會、舞廳等場所大受歡迎,
許多年輕迷都被吸引到此地玩樂,因此需要更多適合跳舞的音樂,
來滿足蜂湧而至的年輕人與中產階級。
搖擺樂後來隨著艾靈頓公爵大樂團的腳步,演變成為歌舞表演的伴奏樂隊和演奏會音樂;
搖擺樂因適合於跳舞,每小節有四拍,因此又被稱為「四拍子爵士樂」。

咆哮樂(Bebop or Bop)

以字面上看,咆哮樂是一種吵雜喧鬧的爵士樂,
它的英文原名Bebop、Bop或Rebop在四十年代初期萌芽時都有人用,
Rebop可能源自拉丁美洲一些樂隊吹奏的曲目-「Arriba」(哭叫的)。
咆哮樂是一種反叛性的爵士樂,它不只承襲紐奧爾良爵士樂與搖擺樂的傳統音樂元素,
並在創作概念上創新、突破和革命。
它最重要的特質是在於強調高度變化、富層次感的節奏部,
同時咆哮樂手也發明新的和聲,以更自由寬廣的空間,發揮音樂上的潛力與創造力。
咆哮樂早期以小型爵士樂團為主流,後來也有大樂團的演出。

藍調(Blues)

藍調音樂的產生是為了抒發演唱者的個人情感,
顧名思義這種音樂聽起來十分憂鬱(Blue)。
這種以歌曲直接陳述內心想法的表現方式,與當時白人社會的音樂截然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