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稍為說一下左傳這次考的東西還有範圍,
依據近年期末考的考題分析,
以及老師上課所講要考的範圍,
統整如下:

第一題-
請在『鄭莊公』、『周桓王』、『宋襄公』、『子魚(公子目夷)』等人中,選取數人分析其在左傳中之行事,並評論其為人。

第二題-
請在<周鄭交質>、<繻葛之戰>、<襄公圖霸>三篇中,任選一篇分析其寫作技巧。

第三題-
本學期所作之報告主題、人物為誰?結論如何?又撰寫報告中遇到最感難為之處為何?請一一扼要述之。

以上是我猜這次的考題,
反正我想他也沒什麼好考的了。
首先我們從時間最先發生的『周鄭交質』開始看起,
(喂,認真一點。不要再打瞌睡了美麗。)
『周鄭交質』發生在周平王(這邊不是周桓王喔,是他老爸。)
東遷雒邑之後。
鄭莊公一邊『克段於焉』一邊擴張自己的實力,
鄭莊公同時也是周平王的左卿士(類似雙宰相制的其中一位,權力極高喔。),
這時周平王覺得不對勁,
認為鄭國太過於驕縱蠻橫,且想當眾諸國之霸主,
因此將處理朝政的大權都交給右卿士『虢公』,虢是這樣念的ㄍㄨㄛˊ。
所以鄭莊公就很不爽啦,
但是周平王也很怕鄭莊公,(打了人家一巴掌,還怕人家打回來,什麼跟什麼阿。)
所以就把王子狐作為人質讓他住到鄭國去,(可憐的王子。)
而鄭莊公表面上也禮貌將鄭國公子忽也當作人質送到都城雒邑。
這就是『周鄭交質』,
身為共主國的周竟然要和諸侯國的鄭交換人質,
這就是周皇室影響力衰落的證明。
也證明了周朝勢力的低下以及周王決策之錯誤,
從此以後就被鄭國吃的死死的。(吃人夠夠)
(好了,陳亮羽擦擦口水起來了,我們繼續第二段故事。)

以下為『割周室之禾』,為繻葛之戰的引火點之ㄧ,
網路資料大家看過就好不會考。
莊公二十四年。『鄭侵周地,取禾──史記鄭世家十二』事件,
起因是周平王逝世,其孫繼位為桓王,
桓王按照平王遺願,將朝政交於虢公,
身為周左卿士的鄭莊公因此不滿,
就派祭足帶軍隊搶割去周王室所管轄的溫裡面的麥子了,(好幼稚)
作為藩屬竟然公開對共主作出如此違禮法之事,
諸侯國也不會完全坐視不理的,
這件事直接影響到後來衛、宋、陳、蔡組成的聯軍伐鄭。
而且老師上課有提到,
鄭莊公到桓王即位三年後才去朝見,
從一開始兩人的樑子就先結下了。
而周桓王又是極欲復興周天子的聲威,
因此對鄭莊公的態度很不以為然,甚至可以說到度爛的地步。
不過老師對這邊有解釋說,
其實不管鄭莊公怎樣做,他都是要來朝見桓王的,
不過就是桓王忍不下這口氣,才先出兵打鄭。
(老師好像很喜歡鄭莊公,所以各位若要評論鄭莊公,
 千萬別說他心機重喔,要說城府深、想得遠。)

我們繼續說到『繻葛之戰』,
(曾如干妳來了阿,每次上課都遲到睡過頭,搞啥阿。
 『抗什麼抗,日煩夜煩家賊難煩。』)
我們說到周桓王被偷拔草,
他不單記恨割禾之事對莊公無禮,
後來更因此褫奪去了鄭莊公左卿士的職權,
鄭莊公知道後也起度爛,顯出他本來的面目─
不再向周室朝貢,周桓王不爽到最高點,
終於爆發了一場由周王室直接指揮的鄭國征討戰,
歷史稱為『繻葛之戰』。
這場『繻葛之戰』被譬為影響中國的一場重要戰爭,
戰爭之前,
鄭國大夫『公子元』針對周室聯軍的組成情況,
對敵情進行了正確的分析。(孔明都沒他神。)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
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
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
而蔡、衛兩軍作戰能力不強,
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
而聰明的鄭莊公更接受高渠彌的建議,
出現了中國史上第一個陣法-『魚麗之陣』。
(是第一個被確定,被記載,至於黃帝打蚩尤用的陣法,痾,那是傳說。)
所謂『魚麗之陣』,其特點便是將戰車布列在前面,
將步卒疏散配置于戰車兩側及後方,
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魚麗之陣不會考不重要。)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
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
描寫如下『旗動而鼓,擊鼓而進。』(擊鼓而進,鳴金則退。)
鄭右軍方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
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周室聯軍左翼即告解體。
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
蔡、衛軍的情況也不比陳軍好到哪裡去,紛紛敗退。
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周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
大敗後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卻越戰越猛。
(老師說周桓王本來應該也會打仗,不然不會輕易親自出兵攻打鄭。)
鄭軍見周師潰退。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
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說:
『君子不應該做得太超過,何況是對天子呢?
而且我們只是防衛家園而已,如今領土沒受到半點損失也就夠了。』
你以為他是大好人嗎?那只是做表面功夫罷了。
當晚他還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
(我認為是落井下石,人家都打敗受傷了,
 你還去跟人家說,『哎呀,辛苦你了。』實在有點嘲諷。)
相對的周天子就顯得有點尷尬,
先出兵打鄭國還失敗,使得後來周天子聲望日漸落寞,
因此諸侯相爭。
繻葛之戰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政治上它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從此消亡。
軍事上,『魚麗之陣』的出現,
使中國古代車陣戰法逐漸趨向嚴密、靈活。
以上為『繻葛之戰』。

我認為要從故事中分析兩人,
『鄭莊公』不用說是城府極深,思考嚴密,
但是他對周天子所做所為是不合君臣之禮的。
不過能思考到打勝仗後還去慰勞人家,
也真是做到了諷刺跟做足人情兩面手法的勝利了。
『周桓公』若是能沉的住氣,不去發動戰爭,
還有機會以天子之姿牽制鄭莊公,
可惜被鄭莊公的計謀給誘騙出兵,
打了敗戰也從此沒在國際中沒了立足說話的地位。
完全是政治底下的犧牲者。
所以老師說『謀定而後動』才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關於『宋襄圖霸』這裡網路資料少,
我直接用我的方式說故事。
一開始宋桓公要死的時後,將大公子『目夷子魚』叫到房間,
『你願意將位子讓給弟弟宋襄公嗎?』
子魚這麼說了,他的德性比我高,所以我願意。
這就是有名的『以德讓國』。
老師提出過這個問題,
就是宋桓公對子魚說這段話時,到底襄公在不在旁邊?
在或不在子魚的回答是否會有改變。
其實這答案是肯定的,
但要不是宋桓公早有想要把位子傳給襄公的意思,
也不會親口問子魚這個問題。
若襄公在兩人說話時在旁邊,
那宋桓公的用意就是要讓襄公安心,
子魚不會跟他搶國君的位子。
若只是一對一的對談,
那就真的只是想讓宋桓公自己安心罷了。
但觀察後來宋襄公發生事件或做決定的前後,
都有子魚在碎碎唸的情況,
能想見他是多麼的不甘心還替宋國憂心。
因為當時的背景是齊國漸衰,楚國覬覦中原。

襄公一開始立子魚會宰相,
將宋國治理的非常好。
老師分析此一情況就像『叛逆期的小孩一般』。
看到人家比他好,就想表現的我是最厲害,
或是人家說東他偏要往西。
可見宋襄公是相當賭氣的。
若試想子魚碎碎唸時襄公在旁邊,
是不是更聽不下子魚的話而硬要去做,
因此才會帶給宋國如此大的災禍。
更何況他是一個極為相信天命之人,
完全不知『吉凶由人』(人事近,天道遠)的觀念。
更注定了他的失敗。
後來他又想請楚國來參加他所領導的盟會,
(有事則會,不協則盟。可見當時應是為了某事在爭執不下。)
沒想到『楚成王』竟然答應了。
於是子魚又開始唱衰了『宋國是個小國,爭做霸主是會惹禍的。』
宋襄公不聽,自以為大家都會守信義,沒有做軍事準備。
後來果然不出子魚所料,楚成王乘參與盟會之時,攻打宋國,
還活捉了宋襄公,經宋國軍民頑強抵抗,宋國才沒被攻下。
也由於魯國的說情,楚成王才釋放了宋襄公。

此時子魚又說了,
『我們的國君還沒有學夠教訓。』
沒想到宋襄公回國後的第二年,為了報仇,
派兵攻打和楚國較為接近的鄭國,
打進鄭國後,沒想到楚成王直接派兵包圍宋國,
宋襄公急忙撤軍趕回國內,此時楚軍已到了泓水對岸。
原來宋軍趁楚軍渡河及尚未排好隊伍之時,攻他個措手不及;
但宋襄公以『仁義之師』自許,(回家睡。)
老師說他沒有做好戰爭的覺悟,
戰場上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境,
不需要跟敵人講仁慈。
堅持等楚軍整好隊伍再進攻,楚軍人多,宋軍不敵而大敗,
宋襄公負傷逃出重圍。
第二年,宋襄公就去世了,結束了短暫的圖霸事業。
(這就是所謂宋襄圖霸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不用我說,就是蠢嘛。而且太過於爭強好勝,對於戰爭沒有做好覺悟,極欲當霸主卻還是失敗。
『子魚』是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是真正有才幹仁德之人,每每說話都預言了宋國的災禍,若是我們仔細去細想,是不是當初子魚當了國君,會對宋國的人民好一點呢?

以上是小弟的一點卓見,
因為喜歡左傳還有左氏老師上課方式,
可以在這邊講解一下,
所以多多少少分析一點,
不能保證明天大家都能考一百分,
但九十分應該沒問題。(哈。)
還有什麼問題再叫我吧。
(到底我們班上有沒有萱穎、丹咖這些人阿?
 怎麼都沒來看他們上過課呢?)
以上。噹噹噹。大家可以下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